有人说金庸的故事总给人一种世界观格外宏大之感,事实确实如此,那是因为金庸在叙述主角的故事时,也会兼顾对配角的塑造,乃至他常常会有意无意的提到一些只存在于背景设定中的隐藏高手,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感觉他笔下的世界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而在“双雕”中被提及的“中神通”王重阳就是这样一位高人。



(王重阳剧照)

不过每一位高手的强大都应该是有原因的,毕竟就连他笔下的每一位主角也都是通过各种奇遇才登上武林之巅,那王重阳凭什么能力压群雄,天下无敌?

一、力压群雄的王重阳

《射雕英雄传》中,那东南西北四绝可以说是在武林中横着走,非五绝级别的高手遇上他们,都只有被吊打的份。

比如最初登场的黄河四鬼,他们在普通的蒙古兵面前就是如同神兵天将一般的存在,可以乱杀。

而当柯镇恶一出手,他们就不够看了,只有被吊打的份。

可柯镇恶是什么顶尖高手吗?哪怕是加上他的几位弟妹一起,也只能勉强与那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打得两败俱伤。

丘处机的战斗力已经很夸张了对吧?可当他加上自己的几位师兄弟一起面对黄药师时,却也难伤黄药师分毫。

这就是“五绝”之名的含金量。



(四绝剧照)

很难想象,黄药师这样的高手还有三个,并且他们四人都败给了同一位高手,王重阳。

关于当年的第一次华山论剑,书中没有过多的描述其过程,只是由周伯通概括性的提到了这么一句:“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当然,周伯通是他的师弟,夸赞师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其余四绝对于王重阳的评价也是心服口服,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比如黄药师说的:“自重阳真人逝世,从此更无武功天下第一之人了。

因此毋庸置疑,王重阳就是这个时代的天花板,那到底是怎样一位前辈高人才能教出他这么一位高徒?

这事或许还得结合《笑傲江湖》中的细节来分析。

二、笑傲江湖中的细节

以新修版小说为准,《笑傲江湖》与“射雕三部曲”的世界观无疑是一致的,比如《笑傲》与《神雕》中都提到了“剑魔”独孤求败,《笑傲》中也提到张三丰持真武剑扫荡群魔的往事等细节都能证明这一点。



(张果老剧照)

但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笑傲江湖》中最厉害的不是东方不败,也不是风清扬,而是一位只提到了姓名的高人,那是一位修仙之人,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关于那位前辈高人,书中是这么写的:“那通元谷在见性峰之侧,相传唐时仙人张果老曾在此炼丹。恒山大石上有蹄印数处,历代相传为张果老所骑驴子所踏出。如此坚硬的花岗石上,居然有驴蹄之痕深印,若不是仙人遗迹,何以生成?唐玄宗封张果老为‘通元先生’,通元谷之名,便由此而来。

这段描述出自原著第二十九回,如果这里仅仅只是提到张果老的名字,那也许这人压根不存在,可见性峰上出现了他和他那仙驴留下的驴蹄印,那就足以证明这个角色是客观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的,如此一来,要推测王重阳的师父是谁,也就不难了。

三、有历史原型的人物

王重阳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金庸笔下有历史原型的角色不少,他通常都会让这些角色的命运与其历史原型保持基本一致。



(郭靖、杨过剧照)

比如段誉后来当了四十年皇帝出家,显然不符合他在武侠小说中的人设,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的历史原型段和誉正是在当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

又如杨过为何能飞石杀大汗,后来的郭靖为何守不住襄阳?

那是因为历史上的蒙哥确实是被飞石所杀,只是他死在钓鱼城,金庸不过是以武侠的方式将他的故事进行润色,至于郭靖守不住襄阳,那是因为襄阳城本就是被蒙古攻破的。

回到王重阳身上来看,他师从何人,其实也是有相关的记载的。

《金莲正宗记》、《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七真年谱》等书中都有关于王重阳生平事迹的描述,至于是否全部属实,我们后世之人也难以分辨,只能以前人的记载为准。



(吕洞宾剧照)

《吕祖全书》之《仙派源流》就提到了吕洞宾传功王重阳的事迹:“大道之传,始於太上老君,而盛於吕祖。溯其源,少阳帝君得老君之传也。两传而得吕祖云。盖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云房。钟离祖传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传海蟾帝君刘成宗;又传重阳帝君王德威。

也就是说,王重阳的师父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若没有《笑傲江湖》中的那段描述,自然不可如此猜测,但有了那段描述,就证明“八仙”是客观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的。

能得这般近乎修仙的高人指点,王重阳能够力压群雄,也就合情合理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