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迷都应该知道,金庸笔下那《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是被称为“射雕三部曲”,但你若自诩“资深金庸迷”的话就会知道,金庸笔下有关联的作品,不只是这“三部曲”而已。

金老的大部分作品之间都是存在关联的。

比如《射雕》中登场的“南帝”段智兴就是《天龙》中段誉的孙子,只因段誉的历史原型正是那段和誉(段正严)。

又如《笑傲》中,有人提到张三丰持真武剑荡平群魔的往事,任我行也提到过自己那吸星大法源自北宋年间的逍遥派,是由“段皇爷”一脉传承下来。



(王重阳、僧人机组号)

再有《鹿鼎记》中提到“前朝有位令狐大侠天下无敌”。

可见金庸的故事就如同一部另类史诗一般,但严格来说,这种传承关系,却又不太紧密。

比如从《天龙八部》到《射雕英雄传》之间就有数十年的空白时期,金庸为何不写一部《射雕前传》来串联两部作品?

是不能?还是不敢?

一、值得展开的故事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时代,而《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在南宋宁宗时代,期间有近百年的时间。

而且从《射雕英雄传》中的设定来看,这个数十年的时间也有太多故事可以诉说。

比如那“第一次华山论剑”就让人格外好奇,当年五绝高手在华山绝顶大战七天七夜,那是一场车轮战还是大乱斗,王重阳究竟是如何力压四绝的?

又如金庸提到王重阳曾是抗金义士,他又是如何悟出一身神功的。

再有王重阳与林朝英的那段爱恨纠葛,也同样值得展开细说。



(王重阳剧照)

换言之,金庸大可围绕“王重阳”这个角色,以他为主角创作一本《射雕前传》,他为何要放着这么好的素材不用?

答案或许很简单,就因为“前射雕时代”的主角可能压根就不是王重阳,因为还有五位前辈高人更为强大,若以实力而论,他们就算是这“前射雕时代”的五绝。

二、五位前辈高人

前射雕时代的哪五位高人算得上是此时的五绝?

第一位要提到的便是那“北宋大内文官”黄裳。

说黄裳这名字,你未必熟悉,但若换个称呼,以“《九阴真经》的创作者”来称呼他,你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了。



(黄裳剧照)

无论是射雕五绝还是后来的神雕五绝,乃至《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黄衫女,他们在修炼《九阴真经》之后,武功都有突飞猛进的提升,可见这经书中的武功有多精妙。

而创出这经书的黄裳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手。

第二位要提到的则是这个时代的明教教主,而这人也与黄裳有些许交集,这人即是方腊。

《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就借张三丰之口提到过方腊其人,这人正是北宋徽宗时代的明教教主,当初宋徽宗派黄裳去征讨明教,遇上的多半就是方腊。

那方腊有多强?且不说他强如张无忌,至少他也身怀乾坤大挪移,并且他与他那一众忠于他的部下是将黄裳的大军杀得七零八落,以至于黄裳只能隐居起来,这才有了后来他自创《九阴真经》的事迹。

可见方腊的个人实力不俗,加上他掌控的明教势力,又有谁敢小瞧他?



(方腊剧照)

接着第三位则是一位与王重阳有交集的存在,这人即是斗酒僧,在金庸的废案里,他也被称为“青城大隐”,不过这里以正式成书版本为准,姑且称其为“斗酒僧”。

这僧人只是斗酒胜了王重阳,这有何厉害之处?

其实道理很简单,王重阳夺取《九阴真经》是为了避免群雄争抢经书,惹得生灵涂炭,因此他必不可能将这经书随意交给他人,此时斗酒僧却只是酒量胜过他,就能借阅经书。

这说明什么?

说明斗酒僧要不是实力比王重阳强,要不是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王重阳才会格外信任他。

而从这人能轻而易举地创出《九阳真经》,他的实力自然是远在王重阳之上的。

再到第四位,相对而言,这人的名气就大得多了。

他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记》中都有被提及,只是从未正式登场,这人即是“剑魔”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就是那种“人不在江湖,江湖却有他的传说”的那一类人,他纵横江湖三十多年,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他那一套独孤九剑是能够破尽天下所有武功,这位前辈的事迹当真是让人向往。

根据杨过的推测,这人是活跃于神雕时代的六七十年前,也就是“前射雕时代”,他会是这几人中最强的吗?

最后的第五位也是读者最为熟悉的一位,这人即是《天龙八部》中的虚竹。



(虚竹剧照)

《天龙八部》中有三位主角,而金庸赋予三人的结局又各不相同,其中大哥萧峰是自戕身亡,三弟段誉在新修版中是做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后来依旧活跃于武林之中的,也就只剩排行第二的虚竹了。

虚竹有逍遥三老的内力加持,若不主动散功,活个百岁不成问题,到了前射雕时代,他的武功修为怕是已臻化境,世上又有谁是他的对手?

既然“前射雕时代”人才济济,金庸为何不围绕他们创作一部作品?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过于精彩,金庸才没法展开细说。

道理很简单,这五人都十分强大,那金庸若是要将他们串联在一起,该如何平衡他们的实力?

是该让黄裳力挫群豪吗?毕竟他创出的《九阴真经》是让五绝争抢。

是要让方腊称霸一时?毕竟黄裳也确实被他击退过。



(虚竹、王重阳剧照)

还是让斗酒僧度化众人?他可是连王重阳都要仰望的存在。

或是剑魔败尽群雄?他一生都没败过,是不么?

最后是虚竹,他可是曾经的主角,他若遇上这几位高手,又该擦出怎样的火花?

无论怎么写,似乎都不合适,只有让他们“王不见王”,才能保持角色的强大形象。

所以金庸对这段故事避而不谈,只用只言片语供大家猜想,反倒是十分聪明的做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