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自古便是文人精神的寄托,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思与诗性。当代画家范文升的山水作品,以磅礴气象与诗意意境独树一帜,仿佛将观者带入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水对话——云雾缭绕处有生命的力量涌动,层峦叠嶂间藏匿着宇宙的呼吸。

范文升的山水画最动人之处,在于其对“势”的掌控。他擅用苍劲的斧劈皴法勾勒山石筋骨,笔触如刀刻般凌厉,山体似从宣纸中破壁而出;而远处的峰峦则以淡墨晕染,虚实相生间形成视觉的张力。这种雄浑的构图,让人联想到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纪念碑性,却又融入了一份现代性的奔放。画中瀑布如银练垂落,云雾似龙蛇游走,动静之间,仿佛能听见山川的低吟与流水的轰鸣。


范文升深谙中国画“计白当黑”的妙谛。他的作品常在重峦之外留出大片虚空——或是轻烟缭绕的云海,或是空寂无人的溪岸。这些留白不是空白,而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呼吸感:一叶扁舟泊于水湄,几间茅屋隐于山腰,看似不经意的点缀,却暗合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观者在此间驻足,喧嚣渐远,心神自然归于山水构筑的桃花源。

不同于传统水墨的素雅,范文升大胆引入青绿设色。石青、石绿与赭石的碰撞,让画面既有宋画的典雅,又透出敦煌壁画的瑰丽。他笔下的春山如翡翠凝露,秋林似火焰灼空,但始终保持着水墨的筋骨——色彩只是山水魂魄的外衣,而非喧宾夺主的装饰。这种创作实验,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当代视觉审美的回应。


范文升曾说:“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画的是人与天地的共情。”他的作品总在追问永恒的命题:人在浩瀚自然中如何自处?那些巍峨的山峰,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亦是对生命韧性的隐喻;潺潺流水既是光阴流逝的具象,又是涤荡心灵的清音。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凝视这些山水,或许能让我们重新触摸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本真渴望。

范文升的山水画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面映照心灵的镜子。当我们跟随他的笔触穿越云山雾海,或许会蓦然发现:最壮阔的风景不在画中,而在每个人心中那片未被喧嚣侵蚀的净土。正如古人所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浮躁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场水墨构筑的远行,让山水重新教会我们如何呼吸。

范文升作品欣赏

请横屏观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