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中日友好医院一场婚外情举报引发的舆论海啸,意外撕开了某些中国精英阶层“合法镀金”的隐秘产业链。
肖飞事件的当事人之一董袭莹,从桃色丑闻演变为全民愤怒,恰恰因为它触碰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引起社会举一反三般深思。
某些既得利益者通过系统性规则漏洞,将子女层层“包装”,“空降”至需要极高专业门槛与道德要求的领域,用光鲜的学历包装与合规程序,完成对公共资源与职业伦理的双重掠夺。
透视董袭莹的成长轨迹堪称特权托举的“教科书式样本”。中学时避开高考,直接到美国读高中。之后,在美国社区大学读2年,然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修经济学。
但这个大学与藤校哥大情况不完全是一回事。毕业后经过教育部留学中心认证,通常也不会分那么细,所以也就是哥大毕业。
之后,通过协和医学院“4+4”项目跨界成为医学博士。本该规培三年,却仅用一年便“速成”上岗,博士论文还涉及多领域却质量存疑。更令人震惊的是,规培在胸外科,现职为泌尿外科医生,堪称“医学全才”。
这种离谱的“跨界镀金”本质,其实是权力与资本合谋下的“合规性腐败”。这就是利用制度设计中的模糊地带(如“4+4”项目的弹性标准)、学术评价体系的失守(如跨学科论文的粗制滥造),以及监管者对“关系户”的刻意纵容,将本需数十年专业积累的医学领域,异化为权贵子女的“镀金游乐场”。
最令人脊背发凉的是,这类“人造精英”如果混在其他活少、事轻、收益好的单位和岗位也罢了。但最可怕的是,这其中有些人还往往主动选择高风险、高地位的关键岗位。
这虽然貌似一个孤立情况,但不得不让人深思。如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处所和岗位,混入更多类似这样的“包装”者,这岂不是为为社会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
记得中国某富豪650万美元为女儿伪造帆船特长生身份入读斯坦福,还有某地产大亨夫妇向哈佛豪捐为子铺路,再到如今董袭莹“合规”跻身协和医学院。当这类操作从商科、艺术延伸至医疗、科研等攸关公共安全的领域。
让某些靠资源堆砌的“伪精英”,来掌控决定他人命运的关键按钮,其危害必然从阶层固化升级为系统性社会风险。
公众的愤怒绝非针对董袭莹一人,而是对合法特权侵蚀社会根基的集体警觉。当协和医学院删除校长致辞中对其的褒奖,当涉事医院匆忙下架论文,这种“危机公关”反而暴露了系统性的包庇惯性。
要遏制“董袭莹现象”,不能止于处理个别违规者,更需彻查“4+4”项目的选拔黑箱、重建规培制度的刚性约束、打破医疗体系的近亲繁殖链。
唯有让每一个“镀金神话”暴露于阳光之下,才能阻止特权世袭者继续侵蚀我们的事业。
纵然很多卑劣之事雪藏再深,夜总有见到阳光的那一天,因为在天道的面前,一切时间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事能如此周知与世,还是应该感谢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这是对国家和社会运行最好的一种镜鉴和警示。
最近,在搞学习教育。一些同志都重温了这个内容。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找到两个答案。第一个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更希望在今天这里的反腐倡廉力度之下,这样的“神话”故事产生的土壤进一步铲除,形成的空间大为压缩。因为历史终会向前发展。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文化、商业、铁路。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