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协办的“至道躬行——吴悦石八十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展出吴悦石新世纪以来不同时期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和书法作品120余幅(套)。


开幕现场

开幕式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从传统根基与笔墨革新、笔墨哲学与技法突破、综合修养与文人气象、文化担当与时代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吴悦石的艺术创作。他表示,在中国当代大写意绘画的领域中,吴悦石以其深厚的传统根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化贡献,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的艺术创作既根于文人画的千年文脉,又通过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与时代精神对话,展现出“继绝学、开新象”的独特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彭建明谈道,吴悦石是中国当代的大写意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丰富的艺术人生传递出传统文人画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趣味。他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将继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启迪艺术工作者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之间的求索之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更大的生命力。

吴悦石在答谢词中表达了对曾经教授他书画诗文的各位老师的感恩之情,并对促成此次展览的各方与现场嘉宾表示感谢。他谈道,此次展览名为“至道躬行”,“至道”出自老子,“躬行”出自孔子,二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艺术的“至道”不是遥不可及的境界,而是脚下每一步的坚持,希望在艺术的道路上以一生见道的精神赤诚探索。


吴为山为吴悦石颁发捐赠证书

此次展览,吴悦石将展出作品中的30幅(套)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吴悦石颁发捐赠证书并致辞。

吴为山表示,本次展览“至道躬行”之名,正是吴悦石艺术生涯的写照。吴悦石笔耕不辍,其艺术历程与《易经》中的三种境界相契合:起初是“终日乾乾”,勤奋不懈;接着是“豹变其文”,不断创新突破;最后达到“润泽万物”,返璞归真的境界。吴悦石坚守根本,遵循正道,映照内心,涵养心性,传递心声,留下心迹,通过身体力行接近仁德的境界。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篇章:“知大美·化境归真”,集中展出吴悦石体现天地大美的山水画作品以及数幅书法作品,从巨幛长卷到方寸小景,在笔墨张力中传达出作者化境归真的大美意识;“得天趣·观物取象”,综合展出吴悦石描绘草木虫鱼、市井烟火题材的作品,展现画家在物我两忘中捕捉自然生机的本真流露;“体大道·即心游艺”,着重展出吴悦石“艺道同参”的艺术实践,体现其将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融入笔墨,凭内心的自然生发,让艺术创作成为表达生命修行的途径。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吴悦石 《雪岭初晴》 中国画 138cm×69cm 2012年


吴悦石《满园都是向阳花》 中国画 137cm×69cm 2014年


吴悦石 《夔门天险》 中国画 180cm×97cm 2017年


吴悦石 《汲水图》 中国画 34cm×34cm 2020年


吴悦石《熏风吹得荷亦醉》 中国画 185cm×145cm 2021年


吴悦石 《高路入云端》 中国画 183cm×145cm 2022年


吴悦石《买酒见福》 中国画 138cm×69cm 2023年


吴悦石《砍柴图》 中国画(指画) 49cm×33cm 2023年


吴悦石 《墨葡萄》 中国画 180cm×97cm 2024年


吴悦石 李白《峨眉山月歌》 纸本 134cm×67cm 2015年


吴悦石 《有竹·半村》联 纸本 138cm×34cm×2 2018年

编辑 | 贺 玮

摄影 | 贺 玮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刘 晶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