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无良商家竟然也利用上高科技骗人,就在4月27日,央视曝光在电商上爆火的苗古金贴其实就是三无产品,甚至宣传页上所谓的宣传人,也是无良商家利用高科技特意搞出来,欺骗消费者的。

不仅健品行业,在这次的央视曝光中,化妆行业和咖啡行业也被爆出重大隐患,许多“洋牌子”其实都是国产去国外镀层金就回来了,而且产品的生产环境也令人堪忧,并且在央视记者的深入调查中发现,这些“洋牌子”简直就是把中国人当日本人整。



那么,无良商家是怎么用高科技骗人的?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了化妆品和咖啡的什么重大问题?

聚焦不同领域的“镀金”商品

保健品市场上的“进口”维生素可能并非真正的进口产品,许多保健品会打着“美国品牌”、“保税仓发货”等旗号吸引顾客,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是海外直采,这些号称是“进口”的保健品,很可能只是国产货换了个包装。

央视记者调查揭示,某些标榜“进口”的维生素,比如某款女性复合维生素,实际上在海外购物平台和国外超市根本找不到,这足以说明,许多所谓的进口保健品,实际上是假冒进口,只是用外国的包装来冒充真正的进口商品而已。



不仅仅是保健品市场,就连咖啡市场也是暗藏猫腻。

央视最近也曝光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假咖啡生产窝点,真个假咖啡窝点不仅生产环境脏乱差,还紧挨着散发恶臭的旱厕,并且散装咖啡豆就堆放在厕所旁边,甚至工人会在没有任何的卫生措施下,徒手抓取咖啡豆。



但是,这种成本只有几块钱的咖啡,换个包装就能卖到几十块的高价。

更糟糕的是,在咖啡市场上,有些标榜“瘦身”的咖啡实际就是“毒咖啡”,记者检测发现,这些“瘦身”咖啡里都添加了违禁药物“西布曲明”,如果消费者长期饮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不止如此,就连化妆品行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一些家庭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冒充名牌,欺骗消费者,并且这些劣质产品还通常打着“宫廷秘方”、“代工厂出品”或“与大牌同源”的旗号,但是实际上产品的质量非常的劣质。

央视也曾曝光一款声称是“宫廷秘方”的面膜,其生产环境极其恶劣,屋内随处可见着蟑螂,而且生产过程也十分简陋,生产的面膜就是粗暴的添加了大量的滑石粉等化工原料,这种劣质面膜不仅无法美容护肤,反而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更糟糕的是,它们还被检测出重金属和激素含量超标,对皮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使用这些产品,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出现“烂脸”的情况。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良商家的骗人的手段也在升级。



就比如在电商平台卖得很火的“苗古金贴”这款膏药,在商品页中宣传中的“非遗传承人”唐付政,就根本不是真人,而是AI制造的虚拟形象,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店铺里充斥着各种破绽百出的AL照片,比如手指长得不正常,人物比例也怪怪的,一看就是假的。

并且产品宣传中那些看似权威的证书,实际上花钱就能办,根本不能保证是真的,这种贴膏的成本价很低,最多也就2.5元,但是在线上销售时,价格却被抬高到59元,利润空间大得惊人。



有些消费者买了这种贴膏使用,结果却发现病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这样高的价格和实际效果完全不符,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为何“镀金”商品屡屡得手?

这些“镀金”商品总能成功迷惑大众,原因在于商家深谙消费者心理,许多人认为“进口货”必然更优质、质量更高、效果更强,对外国商品抱有盲目的信任。

商家通过精美的包装和诱人的宣传语来误导消费者,再贴上“保税仓发货”的标签,让人误以为商品是从国外直邮的,电商平台看似透明,使消费者产生购物安全感,从而更容易上当受骗。



实际上,这些都是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利用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迷信,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购买假货,虚假评论和编造的用户案例泛滥,营造出商品或服务广受欢迎的假象。

消费者容易被这些虚假信息迷惑,误以为产品确实优质,从而做出购买决定,最终却买到质量不佳或效果不符预期的产品,白白浪费金钱,落入商家设计的消费陷阱。



如何规避消费陷阱?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需掌握一些方法来保护自身权益,避免陷入商家设置的陷阱,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性能、价格等,尤其警惕那些宣传夸大、承诺过于美好的商品。

购买商品时,务必保留购物凭证,如发票、收据等,若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与宣传不符,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维护自身权益,必要时,可向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投诉。



购买进口商品时,务必认真辨别,确保商品为真品,最好通过海外网站或官方渠道查询商品信息,查验境外注册公司的信息也有助于判断公司真实性,有效防止购买冒牌进口商品,即所谓的“假洋货”。

多方验证商品信息,才能放心购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保持冷静,不轻信过分的广告。对于声称有治病效果的保健品、见效快的化妆品,以及各种“神秘配方”和“祖传秘方”,要理性对待,不轻信夸张宣传,更不盲目跟风购买。



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多方查证相关信息,不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谨防上当受骗,选择商品时要谨慎,尤其注意产品的资质证明,认真查阅相关证书,确保商品符合国家规定。

尽量选择口碑良好的商家和购物平台,避免购买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的“三无”产品,这样才能保障您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不要过度依赖网店上的评价和用户故事,小心被虚假宣传误导,想了解产品真实情况,最好多方打听,参考不同渠道的用户评价,以全面了解产品,避免踩坑。

发现购买到假货或劣质商品,第一时间向相关机构投诉,举报商家不法行为,这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绝不姑息。



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遇到问题要积极反馈,勇敢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赔偿,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共同营造更诚信的消费环境,这是每个消费者应尽的责任。

维护消费环境,人人有责

“镀金”产业链不仅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还破坏健康的消费环境,必须严厉打击,要根除这一现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则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企业安心发展,市场健康运行,从而更有效地打击“镀金”产业链,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信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