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反映,家里80多岁的老人从直播间购买保健品,但自己无法进入相关直播间了解情况。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倪俊南今天(4月30日)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对于涉嫌违法的私域直播已加强监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部署专项执法行动。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一些经营者通过线下“福利活动”吸引老年用户进入微信群,利用他们追求健康养生、容易轻信所谓专家的心理弱点,在群内通过直播对其进行“洗脑”,诱导他们下单各类价高质次或无实际保健医疗功效的产品,再回到线下门店提货。提供私域直播的平台为了平台流量利益,放任此类行为,没有尽到应尽的审查义务。
倪俊南表示,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已部署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一方面查处开展私域直播进行虚假宣传的保健品、食品销售者,以及为私域直播提供组织邀请、收发货服务的实体店铺;另一方面核查提供直播服务的平台经营者,将放任违法行为发生、怠于履行平台责任的企业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针对关注私域直播的消费者,倪俊南提出几点建议。
谨防“话术诱导”。私域直播间常常通过封闭场景、情感诱导、限时优惠等手段,人为制造焦虑,甚至谎称产品可“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延年益寿”等。
警惕“红包陷阱”。私域直播间主播经常将自己“包装”成医师、专家,通过宣传养生知识,给产品打上“健康”的标签,再发给消费者“红包”,诱导消费者去线下门店抵扣消费,让他们产生“占了大便宜”的错觉。
消除“信息黑洞”。购买前务必查验直播间资质,查看是否公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或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资质更要仔细查验,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药品要有“国药准字”。同时,谨记保健品不得宣称疾病治疗功能。
拒绝“私下交易”。如果主播引导消费者通过个人账户付款、社交平台转账或脱离正规平台交易,涉嫌逃避监管。这种情况下,资金没有安全保障,消费者应果断拒绝。
务必留存证据。消费者交易时应保存直播录屏、商品链接、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信息,要求经营者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据,注明产品具体名称及型号。
原标题:《对私域直播上海已部署专项执法行动》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