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克900,很多人最初的问题很简单:这车能卖好吗?现在来看,官方说预售订单破了4万,这似乎可以当作一个回答。但也仅仅是“初步回答”。

担心它卖不动,其实不冤。毕竟,作为一款大型高端SUV,它面对的市场并不宽松。一个是理想L9参数图片),早已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占领了用户心智;另一个是问界M9,靠智驾体验筑起了自己的壁垒。两者一个重场景,一个重技术,领克900此时入局,难免让人想问一句:后来居上,凭什么?

从外观尺寸来看,领克900并不输阵,5240×1999×1810mm的“三围”基本与前两者打成平手。外形尺寸能带来心理安全感,却未必能决定购买行为。产品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坐进车内,领克900并不“装”。内饰质感、功能布局、空间灵活性都在水准之上。尤其是二排可前后移动550mm,三排125mm的调节空间,加上全系标配的“无界天地门”,在强调“高级感”这件事上,显然不是临时拼凑的。

不过硬件只能说明认真,说明不了胜算。在智能化这一关键维度,领克900选择了“满血”的极氪千里浩瀚智驾H7方案,配备英伟达Thor芯片和激光雷达,算力700TOPS,纸面实力与问界M9不相上下。支持G-AES通用障碍物避让、无图城市领航、车位到车位自动泊车……这些功能堆上来,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说服用户:我也能做到,而且不差。

问题是,消费者愿意相信一个“也能做到”的品牌吗?尤其是面对已经在社交媒体刷屏多时的理想与问界?

这大概也是领克在定义这款产品时最清楚的问题。所以,它想出了一招“反打”——座椅旋转。二排支持180度向后、90度横向的电动旋转座椅,的确是市面少见,场景感也强。很多人说,这才是领克900真正的“记忆点”。你说这是不是伎俩?但凡有用,那也值。

再来说价格。官方指导价30.99万–41.69万元,但限时起步价28.99万,高配不到40万。这种定价策略多少透露出一种现实主义:我想让你觉得我“最值”。

领克900目前的4万个预售订单,可能是产品力、价格力和品牌力的综合加权结果。高端大型SUV,目前许多车企都想挤进来,领克900靠的是后发优势的招。这同样是个问题,后来者可能也会用同样的办法竞争。现在看,4万个预售订单让领克900小尝甜头,接下来他也会面临“两头堵”的状况。见招拆招吧,就看领克方面接下来还能玩出什么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