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9点半,雄浑激昂的国歌声在百代小楼前响起,在徐家汇公园晨练的市民围拢过来,脱下帽子,注视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首次灌制9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位于徐汇区衡山路811号的《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完成全面展陈升级,正式向公众开放。


百代小楼前的升旗仪式

300余件文物,真实还原历史场景

“建党百年的时候,我参加了这个纪念馆的开馆,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整幢楼全部打造成一座纪念馆,展陈方面增加了不少,有很多新媒体的运用,希望这是一个新的起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说,“百代小楼是中国唱片工业的发祥地,更重要的是它所见证的红色的历史,这是徐汇的荣耀、上海的荣耀、中国的荣耀。”


展厅现场

走进百代小楼,只见电子大屏上光影绰绰,与窗外公园的盎然春意相映成趣。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纪念馆通过3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沉浸式场景还原与前沿科技互动体验,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国歌从创作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壮阔历程。其中,一楼以“国歌诞生”为主题,复现了1934-1935年百代唱片音乐部的历史场景,包括参照历史照片和文献记载复原的聂耳在百代公司任职期间使用过的办公桌等。借助桌上的电子展陈设备,参观者还能看到曾经每天陪伴聂耳的钢笔、墨水台等办公用品,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草稿和修改笔记等展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展区内设置的“创作时间轴”,集中展现了聂耳在短短7个月内创作的42部作品,其中,《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民族器乐珍品的创作手稿和录音尤为珍贵。


纪念馆复原了聂耳在百代公司任职期间使用的办公桌

拾级而上,二楼则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为串联路径,通过“历程”“刻印”“余音”“摇篮”“觉醒之声”“民族号角”“日月新天”“东方风来”“复兴路上”等展陈板块,追溯了中国唱片工业百年来的科技发展历程。

展陈升级后,百代小楼集中展出了多件珍贵藏品,最具历史价值的当属首版《义勇军进行曲》母盘(编号A2395),这是1935年由任光主持录制、俄籍音乐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配器的最初版本唱片,标志着《义勇军进行曲》首次正式“唱响”世界。在展览现场,参观者还可以聆听到经过数字化修复的原始录音,犹如“穿越”回首版《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现场。


展厅现场

除了《义勇军进行曲》,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一批激情澎湃的优秀音乐作品。如原名《抗日歌》的《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黄自有感于神州山河遭敌寇侵略荼毒,作《抗敌歌》欲唤起人民抗敌爱国意志。更早一些的《五四纪念爱国歌》,由萧友梅作曲,是我国第一首直接歌颂“五四”爱国运动的歌曲。这些壮怀激烈的歌曲曲谱,都在百代小楼的新展陈中亮相。

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1949年第一张国歌唱片,《解放区的天》《军队向前进》等新中国首批黑胶唱片,以及接管大中华唱片厂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

百代公司唱机复刻装置将入驻小楼

“电影《风云儿女》的首映是在金城大戏院,也就是今天的黄浦剧场。当时出现了一个很感人的场面,观众看了一遍又一遍电影,目的就是要学《义勇军进行曲》。当银幕上出现这首主题曲时,观众跟着合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原处长徐国梁全程参与纪念馆的改陈工作,“归纳起来,这次展陈升级的亮点是把国歌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把国歌的创作地、唱响地、灌制地讲清楚了,把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主旋律也展示出来了。”他介绍,展览还呈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花絮,“当时《义勇军进行曲》借由唱片这一载体,不仅是在上海唱响,在全国唱响,还在世界唱响,美国讲究版权,把这首歌的版权费寄到了聂耳的老家”。


展厅现场

除了当代新科技,当年的高科技展品也值得一看。据悉,一台生产于20世纪30年代的百代公司原声大喇叭唱机复刻装置,即将入驻百代小楼。这台拥有巨大外置喇叭的手摇式唱机原件现展陈于上海图书馆东馆,是英商东方百代有限公司用于审听样片、检验唱片质量的专用唱机,保存至今完好无损,还能播放出高质量的声音,堪称老唱机中的珍品。这台唱机也曾出现在1999年上映的电影《国歌》中——电影中,田汉的战友们在监狱墙外通过一台手摇唱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展厅现场

徐汇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百代小楼不仅见证了国歌的诞生,更承载着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此次升级改造,邀请音乐史专家、展陈设计师和科技团队通力合作,力求打造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互动趣味的文化空间。希望市民游客通过参观,深入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感受音乐与城市文化的深厚渊源。”

为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百代小楼还将在五一期间举办《聆听百代》公益导览和音乐快闪等活动。

原标题:《首版《义勇军进行曲》母盘、珍贵手稿……百代小楼全新展陈启幕》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