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月30日在京共同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4—2025)》。农村绿皮书指出,为提升涉农产业发展质量,应积极开展涉农工业升级行动,培育支持涉农产业新业态,完善涉农产业赋能型联农带农机制。
绿皮书指出,在涉农工业升级方面,涉农产业政策应从“重点扶持”的选择性模式转向“一视同仁”的竞争性模式,注重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避免对低效涉农企业的盲目扶持,切实提高涉农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引导固定资产投资从扩大规模的数量投资转向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质量投资,全面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涉农工业中的应用,推进涉农企业库存管理智能化。通过提高规上涉农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中小微企业实施设备融资租赁贴息政策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与投资积极性。
在培育支持涉农产业新业态方面,推动中西部地区冷库冷链建设,提升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流通效率,在城郊地区发展仓储型菜市场和集贸市场。以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创新食物消费场景,促进涉农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大文化产业转型。深度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创意餐饮、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包括“从田间到工厂”的工业旅游、共享车间,基于本地食物的“地产地消”模式等。
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方面,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涉农产业空间回归乡村,更加突出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将产业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要全面优化乡村创新的制度结构,将新质生产力导入农业生产与乡村经济,推广“点状供地”和“土地整治”经验,设立乡村创业园和人才支持基金,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要素充分供给。还要开发农业多功能性价值及其市场化实现渠道,引导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以地域优势为核心,采取“政府支持、资本出钱、农民出点子”的合作模式,打造高效包容的涉农产业链和价值链。
据悉,2024年,我国涉农工业增速全面恢复。涉农工业增长动力主要源于出口复苏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农产品物流总额5.5万亿元,增长4.0%。冷链物流总量达到3.65亿吨,增长4.3%。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长5.3%,但人均餐饮消费支出有所下降,餐饮业利润空间收窄。2024年,乡村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及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农村绿皮书还预计,2025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粮食继续稳产丰收,粮食产量将达到7亿吨左右。畜牧业保持稳定向好发展,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涉农产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动能转换阶段,涉农工业增速将达到5%左右,涉农服务业市场集中度、连锁化水平有所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到2.4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降到2.30左右。
原标题:《农村绿皮书:提升涉农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县域层面经济内循环》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樊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