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国家平台深度应用
共促教育数字化转型

4月24日至2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省全域深化应用教研活动在汕尾举行。全省7个地市、60多位智慧教育的教研员、学校老师代表参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国家平台深化应用教研工作经验分享、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平台教学创新应用专题报告以及案例分享。

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表示,作为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省份,广东积极谋划、统筹推进,建立起“省教育厅-高校-市-县-校”五级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国家平台深度应用。她鼓励大家凝聚教研合力,全域深化国家平台在广东的教研应用,包括创新机制,建立“教研员领衔+骨干教师示范”推进机制,在教研活动中充分激活教研群功能;构建生态,构建“技术赋能+教研实践”共同体,以国家平台为基座,以应用场景为链条,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形成国家平台全域应用的“广东范式”;智能融合,结合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国家平台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文件精神,开展试点应用,推动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育人品质,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利群表示,汕尾将以国家平台为枢纽,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深化“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实践,借由国家平台深度应用教研活动,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地市经验分享中,东莞市教研室王征介绍构建“机制筑基+融合创新+示范引领”三位一体生态,依托平台构建“AI+教研”双轮驱动模式,形成“认知→应用→共建”三级跃升路径;中山市教研室陈明宏分享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研训深度应用的行动方案及实施策略;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罗锋分享如何通过国家平台深度应用,以“教研牵头、数据驱动、精准帮扶”破解城乡教育鸿沟,助力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做法经验;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孙璐分享如何依托国家平台整合校本化与县域化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模式,并基于数据驱动优化课堂教学的做法经验;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罗晓峰分享通过AI实验平台和AI体验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展示智能体创建与共享功能,推动教学工具创新,并通过AI技术优化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和课堂互动的有益探索。

在县域经验分享中,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姚铁龙介绍将国家平台资源与游戏化教学结合,开发小学低、中、高学段数学游戏课程,通过互动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数学概念的做法经验,分享了福田区“大教研体系”成果,包括24个知识点覆盖的校本化游戏课程,依托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AI+跨校教研。东莞虎门镇教育管理中心邹燕分享国家平台在镇域小学英语教研中的深度应用实践并依托国家平台构建“主题式模块化”教研模式。

在学校经验分享中,中山市西区广丰小学副校长石丽君分享了学校双师课堂应用场景,以小学数学为例,结合平台资源设计“线上名师讲解+线下教师引导”的双师课堂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揭阳市实验小学赖衡君分享学校以国家平台为数字化教研1个核心载体、开展线上与线下2种集体备课与课例研讨路径、形成培训、激励、协同和评估4种机制的做法经验;汕尾海丰县彭湃中学吴肯林现场演示“双师课堂”实践,分享依托平台资源实现“课前资源优备、课中智能辅教、课后多维诊评”全流程数字化教学闭环的做法经验。

在专家报告环节,省教育厅事务中心数据与安全部副主任朱晓琼以《国家平台应用策略及案例分析》为题,系统介绍广东省依托国家平台的功能与场景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应用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为全域应用提供了广东方案,探讨构建“机制筑基—技术赋能—生态协同”机制,呼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从“用起来”向“深度用”的跃迁目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王冬青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平台教学创新应用与案例分析》为题,介绍了国家平台的五大功能和十大应用场景在教学、教研的深度应用以及国家平台“AI搜索—智能备课—学情诊断”全链条服务的2.0智能版,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现场展示“AI教研助手”“智能作业批阅”“心理健康AI预警”等场景并分析数智时代“人机协同”教研新趋势。

与会教研员及学校代表表示,接下来将锚定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强跨校划区域协同教研,依托国家平台开展多样化研修活动,深化对国家平台功能与资源的挖掘,不断创新应用模式场景,共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生态。


活动现场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