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慢慢

来源丨Letsight

ID丨Letsight520

最近又吃到新瓜了,起初只是一个出轨闹剧,结果越扒越深,甚至牵扯出了医学界、学术圈的大瓜。

不用明说大家都知道是哪件事了,这场风波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医生私德问题,而是医学生的开挂人生。

事件的女主角董小姐,在哥伦比亚大学下的一个女子学院经济学出身,然后通过协和4+4的培养制度,短短六年间,走完了普通医学生8-12年要走的路。

这条中产家庭想都不敢想的路,到底隐藏着什么普通人看不见的一面?

01.

4+4,医学生的捷径?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正常的医学生需要经过多少年的学习,才能学成出山?

曾经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话虽然夸张,但也反应出了读医的艰辛。

医学生的求医之路非常漫长,一般要完成5年本科临床医学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至4年专科医师培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3+X模式。

几乎每一位医生少则经历8年,多则12年的寒窗苦读和临床试炼,才能站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看病。

而北京协和医学院推出的临床医学长学制试点班,即4+4项目,是一条另类的赛道。

现在上海交大、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都开设了4+4项目。


图源:协和医学院

协和4+4项目专门招收非医学背景的本科毕业生,学制四年,每年学费高达15万元。

根据健闻咨询数据,自2022级起,4+4项目的招生规模已经从最初的30人扩大至每年45人。

报考门槛也比较高,最初只面向清北和中科大,非医科专业本科生,后来招生门槛进一步放开,本科毕业于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另外必须提交两封来自医学领域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推荐信。

4+4指的是4年非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再加上4年医学博士阶段的系统培养。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为跨专业学生设计的一条“零起点转行学医”的通道。

其实协和4+4项目的初衷是很好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曾经提到,这一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医学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局限,引入不同学科来探索“新医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源:基础医学与临床

在这一理念下,医学不只是生物学的延伸,而且还能融合理工、人文艺术的背景,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2023年,这一项目第一届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一共17人。

但是理想的临床复合人才出现了吗?健闻咨询曾发表文章指出:

这些学生在课程安排上少了一年医学基础,临床实习期也比传统培养路径短了两年,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尴尬地步。

而且在实际过程中,这些毕业生不仅没有做出跨医学专业的突破性成果,当然这可能是因为第一届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有待发展。



02.

美国医学院教育的翻版

有人将4+4项目和美国医学院对比。

美国医学教育确实以4+4模式为主,学生4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医学院,接受4年医学博士(MD)教育。

这4年里,前两年重在基础课程,后两年专注临床实践,完成后才获得行医资格。

美国的医学培养的4+4模式,同样对本科专业没有限制,这是因为在美国本科根本就没有医学这个专业。

无论是未来想要从事医生职业,还是读了一个人文社科本科后再进入医学院,都属于转专业。

比如哈佛医学院2024级学生共有165名,其中本科是社科类专业的占比就达到了10%。


图源: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但问题在于,即使没有限制专业,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生物、化学、物理背景,这些专业相对接近医学。

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2020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共有22,239名学生进入医学院学习,其中12,845人本科是生物专业,物理专业2,240人,社科1,991人,人文学科832人。


图源:网络

这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美国大学强调博雅教育,希望学生本科阶段接受广泛通识教育,而不是过早专业化。

所以美国医学院欢迎各种背景的学生,甚至鼓励人文学科、社科背景的人申请,因为培养更有同理心、沟通力和多元思维的医生是最终的目的。

虽然没有医学本科,但美国大学里的Pre-Med Track(医学院预科课程)体系为将来申请医学博士打下基础。

这个Pre-Med不是一个具体的专业,而是一组课程,比如普通生物学和实验;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实验;物理学;数学/统计;心理学、社会学等。

学生可以在读任何本科专业(如经济学、英语、心理学)时选修以上课程,只要学分达标、成绩优秀,然后通过MCAT,成绩达标就可以申请医学院。

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医学学院入学考试)是美国和加拿大医学院招生中最重要的标准化考试之一,相当于医学院的高考。


图源:网络

它由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主办,是申请医学博士(MD)项目的必考项。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医学院的4+4项目虽然形式相似,但设立初衷、培养目标和实施过程却不尽相同。

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留下了很多可操作空间,为日后的暴雷埋下隐患。



03.

顶级教育规划

随着董小姐事件越扒越深入,4+4项目的出现,已经被质疑为特权走捷径的路。

4+4项目招募的大多数是国外学校,完美地规避了高考成绩,医学领域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推荐信,普通人也不容易搞来。

而且有网友爆料,董小姐在美国读高中,然后在美国上社区大学,通过2+2项目来到巴纳德学院,读的是经济学。


社区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认为是名校跳板、逆袭之路。

社区大学为学生提供两年制课程,毕业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凭借所修的学分可以转入美国综合性大学,并且部分学校学分通用。

在过去从社区大学转学到加州系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的学生也非常多,一些学生为了节省学费也会选择先在社区大学读两年,再转学到名校,最终拿到名校毕业证。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质疑的一点是,巴纳德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到底是不是同一所学校?

哥大本科一共有四个学院,巴纳德学院、哥伦比亚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图源:网络

哥伦比亚学院是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难进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巴纳德学院都是在后来加入的,四个学院之间是平等的。

巴纳德学院是美国七姐妹文理学院之一,虽然冠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名字,但是招生、教学、运作都是独立的。

但是巴纳德学院毕业典礼、毕业服、毕业证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进入录取率相对较高的巴纳德学院也被认为是进入哥大的捷径。

根据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24fall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率为3.9%,巴纳德学院录取率为8.8%。

董小姐进入巴纳德学院还够不上协和4+4的资格,但是拿到哥大毕业证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能够逃避高考,然后实现三连跳,这样的教育规划是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的。


图源:网络

后来还有网友说,董小姐的博士毕业论文只有不到30页,去掉参考文献只有区区24页正文,要知道正常的博士论文超过100页都是正常的。

关键内容是影像学+宫颈癌,文末感谢的导师是骨科大佬。

内科的学生,外科的老师,写出妇科的毕业论文,这里已经感觉脑袋转不动了。

更有网友爆料董小姐的父母实力非同小可,否则怎么会规划处如此完美的教育路径。

不过,这些爆料真真假假还没有核实,随着舆论持续发酵,协和4+4项目已经站在风口浪尖上。

如果没有公开调查,给出明确交代,恐怕这个项目的声誉将会受到重创,而从这个项目出来的毕业生也会面临新的职业危机。

在各国教育中,医学可以说是最严格、门槛最高的领域。

因为医学,是关乎人命的严肃事业。它所承载的不仅是知识与技术,更是责任、操守与底线。

如果医学教育,也可以成为个别人的捷径,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人也可以操刀人命关天的大事,这不仅是对医学的亵渎,更是要命的大事!

参考:

本科经济学是4+4大瓜里最不重要的一点

本科读经济学转行当医生?4+4模式需要解密

绕开中考、高考、考研,董小姐是如何当上博士的?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