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长宁区中小学生科技系列活动在区少科站举行。这场科技盛宴以“快乐科技我先行 携手智创AI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近千名科技小达人的热情参与。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年的精彩,更在创新与实践中激发崭新的创意火花,上演着无数智慧的较量。

海陆空模型“花式”竞速,再现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科技模型类比拼素来是区少科站科技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设有“赛车总动员”“扬帆起航”“冲上云霄”三大主题十余个项目。伴着春日暖阳,区少科站的模型竞技场上,车模和航模的项目比拼已蓄势待发。


“赛车总动员”车模比赛现场,直线车拼装、定点和竞速赛同时开展,不仅考验着同学们的工程思维和动手能力,更考验着同学们对动力原理知识的充分把握。最引人注目的还当属今年新增的趣味遥控车项目。据车模教师谷芳麟介绍,这一项目的赛车模型均由同学们运用3D打印技术自制而成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相较于其他遥控赛车竞赛项目,拥有仿真卡丁车外型的赛车模型更加“迷你”,赛道也更小,每一秒操控都是对智慧与耐心的考验。

“现场比赛的时候,车经常漂移打滑,所以转弯时要适当减速,直线时再加速。”手持遥控器,天山初中七年级学生葛熙中神情冷静,制动、转弯、加速,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靠着自己的“小妙招”,他在趣味遥控车的比赛上有着不错的发挥。“今天对车的调整还没到最佳,弯道处理容易过头。”面对赛道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姚连生中学七年级学生胡辰昊有些遗憾没能发挥出最好实力,但作为一名资深的车模爱好者,现场充实的车模知识还是让他收获满满。




另一边的航海模型赛区,碧波之上同样也是“手上”功夫的精准考校。电动遥控船“8字赛”是精准操控的比拼,三角竞速赛是速度与策略的较量,水面直行单双桨船模则考验着大家在动力系统调试上的技能。

而在这之前,空模比赛项目就已率先“点燃战火”。除了木质像真飞机、橡筋动力滑翔机和宇航火箭等传统模型项目,今年新设的无人机比赛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少挑战。同学们既要编写程序实现自主航线,又要精准操控遥控飞行,科技知识与实战操作缺一不可。


据了解,在2024年的长宁区学校人工智能普及与竞赛活动中,区少科站首次针对教师增设“AI多轴无人机编程飞行”竞赛,让无人机编程飞行率先在教师群体中普及。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这一项目逐渐成为长宁学子学习人工智能、发挥创造力的又一起点。

奇思妙想出方案,长宁“小创客”让知识“活”起来

在创意设计领域,长宁学子们的奇思妙想同样令人赞叹。会互动的全息投影箱、兼具文化与实用价值的智能家居石库门书架、为电动汽车换电和超充一体化的智能救援车……“创客新星”项目中,长宁“小创客”大开脑洞,将所学的科技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创意产品。


“身边的化学”项目不仅有实验探究板块的生活实践,还首次设立了AI设计与手绘创作双赛道,学生有的用AI工具生成分子结构动画,有的用画笔描绘生活中的化学,深奥的学科知识在此刻变得生动有趣。

对于长宁“小创客”而言,落地生活的实践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缺一不可。“生态小能手”以自然笔记呈现四季更迭的奥秘;“绿动未来”中的环保创意和绘画小报,展现着对保护环境的无限畅想;“我的美好家园”则展陈着学生精心制作的各式建筑模型……




在诸多建筑设计作品中,开元学校八年级的解书怡的作品《锦绣未央非遗体验馆》显得别具一格。模型场馆将智能科技与传统非遗结合,建筑主体像莲华盛开在镜面湖上,每个球状的非遗体验仓还能不断旋转。“我希望通过科技的赋能,让传统非遗体验产生新的生命力。”她说道。

“今天这群长宁‘小创客’们的模型作品或许还很稚嫩,但却承载着他们飞向未来的梦想。”区少科站表示。作为长宁区中小学生科技品牌活动之一,“快乐科技我能行”活动已陪伴长宁学子走过多个春秋,为孩子们的科技成长之路持续注入着活力与智慧。5月10日,2025年长宁区中小学生科技系列活动之青少年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即将开启,一起期待长宁“小创客”的精彩表现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少科站

撰稿/摄影:何郁柠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