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10:18,在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中津浮桥正式通桥。不少临海市民自发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现场视频

全长280米、宽5米的中津浮桥上道旗飘扬、灯笼高悬,市民游客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排队上桥,只为一“走”为快,其中还有不少花甲老人。


浮桥重现,对于游客来说,多了一个可以将府城景致尽收眼底的滨水打卡点,对于本地市民尤其是老一辈临海人而言,更像是一次历史的接续,往日时光被重新照进现实。


“小时候喜欢在江边玩水,有时候搬个板凳就坐在江边洗衣服。刮台风的时候,浮桥就被一节一节收起来,这些记忆都太深刻了。”50后市民傅敏俐就出生在江下街,今天也特地赶到现场,“我想再走一走儿时的浮桥。”

浮桥上,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正倚着轮椅凝视缓缓流淌的江水。在护工和现场工作人员协助下,老人刚刚沿着无障碍通道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登桥”之旅:“踏上浮桥,勾起了许多年轻时候的记忆。”

浮桥不仅是百姓的生活记忆,也是带有时代感的城市记忆。近年来,临海启动府城记忆工程,以中津浮桥、大书场茶馆等项目为代表的古城记忆得以恢复,乡愁也终被化作“可触摸、可体验、可分享”的具象载体。


站在中津浮桥上,北侧是蜿蜒的城墙,抬头可见巾山,山水形胜间可以照见千年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南岸是未来的旅游集散中心,那里将作为“城市文旅会客厅”引入人文演艺、临海风物展示、精品商业、特色度假酒店等业态,可以预见灵江南岸的文旅发展前景。

“心宿府城”民宿主理人罗志坚说:“浮桥开通以后,打通了南北两岸,与紫阳街、巾山塔等古迹相呼应,这对于临海文旅发展将是很大的助力。”

“我们常常听家人讲起,太爷爷和太太爷爷守护老浮桥的故事。”两位小学生杜依诺和金芷晗作为原守桥人后代,今天也特地请假来通桥现场见证,“他们为守护浮桥奉献了大半辈子,这种爱国敬业的精神也将铭记在我们心中。”


现场,黄沙狮子队腾跃如飞,戚家军威武而立,将浮桥化作流动的时空剧场。“我们团队建设了这么久,今天终于将浮桥呈现给市民和游客,很激动。”中津浮桥项目施工负责人汪祥云看着人来人往的浮桥,难掩笑容。

“浮桥全桥由14节桥脚舟和7节浮箱组成,脚舟可自由拆组,可有效减少潮汐对桥体冲击,切实保障通行安全。”临海市住建局城市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卢跃波介绍,设计建设团队以钢结构为主体基础、辅以木饰,在风貌统一保留浮桥韵味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保障了通行安全。

请广大市民、游客朋友

要注意通行安全与文明


↓好视频 特别推荐↓

来源:临海发布

小编:路路通 审核:杨懿 监制:晨曦

聚焦民生服务

关注新闻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