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以前房子没有证,心里不踏实,现在‘大红本’到手,总算是安心了。”群众充满幸福感的话语,是资源县纪委监委做实“点题整治”的生动缩影。
去年以来,资源县纪委监委坚持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切入口,持续深化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
找准找实难点堵点问题,是开展好“点题整治”的前提。该县纪委监委采取线上选题和线下找题,收集群众所想所盼。通过全面梳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巡察组信箱、信访举报件等方式,筛选找准群众反映强烈、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列入“点题整治”问题清单。
督促部门答好题,是推动“点题整治”走深走实的关键。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聚焦群众“点题”项目,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答题”责任。为确保“答题”效果,将“点题整治”情况纳入日常监督重要内容,督促职能部门扛牢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
此前,该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收到群众反映家中自来水浑浊且有异味,只能购买纯净水或打取井水饮用等问题后,立即将其列为重点关注事项跟踪督办,通过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包案推进,一线督导调研等方式,推动县委、政府落实2000万元解决城东水厂供水工艺和设备落后且改造修建困难的问题。同时,通过下发督办清单,督促县水利局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后续管护不到位和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专项整治,推动相关部门制定《资源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运行管护规定》等3项制度,落实134万维修养护资金,采购消毒设施80套,完成维修养护项目22个,切实改善8万余人用水质量。
随着“点题整治”不断深入,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得到解决。推动解决4万余户瓶装液化气用户解决“用气难”问题;督促县委、政府深入开展“新官理旧账”专项攻坚行动,筹措1.8亿元用于解决棚户区改造资金短缺问题,基本建成405套棚改安置房……
“点题整治”要做到群众心坎上,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固化成果防止反弹,该县纪委监委把“点题整治”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聚焦民生领域问题背后的症结、短板,建立完善《资源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机制246项,推动“答题”机制化。(黄湖霞、林奇志、滕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