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那天,中国外交部发了个双语视频,名字叫《不跪!》,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明显这话就是冲着美国说的,也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会被欺负,不会低头。
就在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紧急签署了一份总统令,果不其然特朗普又退了一步。
当天晚上,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说,美国已经和对方国家谈成了一份贸易协议,现在就等对方国家的议会和总理同意了。
除此之外,特朗普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根据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他签了个行政命令,让进口汽车不用再单独交铝和钢的关税,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复征税、加重负担的问题。
特朗普还自夸说:“我是个很灵活的人。”现在看来,他这次确实灵活的低头服软了。
还有消息说,特朗普打算把对中国的最高关税从原来的245%降到50%到65%之间,搞所谓的“分级关税”。
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很强硬,其实只有少数关键的商品会被收60%以上的高税,大多数老百姓用的日用品,关税反而还降了。
这样一看,特朗普其实已经撑不住了,但他又不想丢面子,所以只能装作很强硬的样子,一边慢慢往后撤。
有些人就觉得,咱们是不是也差不多得了,别把美国逼得太狠,趁这个机会缓和一下关系就行了。
那现在问题来了,既然特朗普主动示好,中国到底是该接受,还是继续和美国硬刚到底?
其实7年前这个问题就已经有答案了,跟特朗普政府这种说变就变、不讲信用的班子谈判,如果一味让步,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当年特朗普刚开始对中国打贸易战,先是对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了25%的关税,说是要“边打边谈”。
结果没过多久,特朗普又自己单方面扩大了征税范围,这直接让两边的谈判陷入僵局,事情反而越来越难办。
后来美国干脆不谈了,直接抓住中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这些领域的短板,搞封锁、搞禁运。
特朗普对中国加关税,一直加到2000亿美元才停手,而且还趁着谈判拖时间,专门针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下手。
很明显,特朗普嘴上说服软、让步,其实只是拖时间的手段,我们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再说回这次美国搞的关税战,其实美国自己国内早就快撑不住了,经济上的冲击已经很明显了,四月份美国的进口量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发布的最新报告叫“关税冲击波”,里面提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进口订单本来冲得挺猛,但很快就出现了崩盘的迹象。
Vizion拿2025年3月24号到31号和紧接着的4月1号到8号这两周的数据一对比,发现所有标准货柜的预订数量一下子跌了49%,美国整体进口量也暴跌了64%。
如果特朗普政府不赶紧调整政策,美国很快就会出现商品短缺,到时候物价肯定要涨,通胀压力会更大。
一旦通胀起来,利率也可能跟着涨,美国政府借钱的成本也会更高,财政状况就会更难看,经济问题越来越多,特朗普自己面临的政治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而且现在特朗普的支持率一直在往下掉,已经有超过70%的美国人觉得他的关税政策会伤害美国经济。
上周,美国很多城市都爆发了反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连华盛顿也不例外,还有议员准备弹劾他。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4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员什里·塔内达尔成了第一个在国会里正式提出弹劾特朗普的民主党议员。
塔内达尔这次一共提了七条弹劾理由,包括妨碍司法、乱用拨款权、滥用贸易权,还有通过加征对美国经济有害的关税、威胁别的国家要动武等行为。
这个弹劾案得先在众议院表决,但现在众议院是共和党说了算,如果众议院真的通过了,接下来还得交给同样是保守派占多数的参议院,来决定要不要把特朗普赶下台。
不过因为现在国会是共和党占多数,这个弹劾提案通过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种种,都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现在特朗普已经不是在考虑要不要打关税战了,而是担心等到关税战结束时,美国自己到底会亏多少。
我们其实已经能看出来,特朗普现在有点心虚,当初他怎么把关税一层层加上去的,现在也得他自己一点点往下撤。
中国这次硬气地表了个态,没低头没认怂,让全世界看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特朗普关税搞得越狠,反而越能看出美国其实也离不开全球供应链,美国嘴上喊得凶,说要极限施压,其实也就是虚张声势,吓唬人而已。
中国没有上美国的套,也没有去讨好美国,而是用自己的产业链实力和稳得住的外交手腕来应对美国的霸道,这才是真正让美国感到头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