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一次占据了舞台中央,他的支持率重重地撞进了一个新低谷。
比起那个“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如今的特朗普正面临着被自家选民冷落的尴尬局面。
经济通胀、社会割裂,再加上频频曝出的法律风波,都像是一巴接一巴的耳光,打得特朗普团队措手不及,不仅如此,民调崩塌背后的深层逻辑更耐人寻味,甚至让美国民主的底裤被扒得干干净净,这场“政治滑铁卢”,不仅只是特朗普一个人的失误。
也证明了整个美国政界正在为长期的内耗与失策买单,当特朗普的支持率在国内跌入谷底时,另一边,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国际舞台上可丝毫没闲着,怎么说呢?这位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出来的老江湖,这次似乎认准了一个道理,内政搞不定,那就把问题甩到外面去。
她端出的剧本很熟悉,那就是继续通过打压中国,稳住美国经济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这次贝森特的操作,乍一看噱头十足,甚至带有一丝挑衅意味,她不仅大肆炒作所谓的“对华贸易不公平”,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拳头政策,比如对中国企业实施“精准打击型制裁”。
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技术领域的出口管控,在华盛顿的“政治老油条”们看来,贝森特这步棋很明白,一手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稳定选民,另一手牵制中国,为美国经济换取喘息时间,但问题来了,美国真的还吃得消这样的操作吗?目前来看。
贝森特的招法在国内的呼声确实高涨了一小会儿,但随之而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美国的对华贸易本来就已经脆弱不堪,如今频频升级打击,反而让国内市场陷入更深的不确定性,不少不带粉丝滤镜的经济学家都已经明确点破,别的国家可能忍一时风平浪静,但中国一旦反击。
美国恐怕吃不了兜着走,而就在美国忙着内部失分、外部找补的时候,另一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却在默默燃起一场“金砖狂欢”,这场全球经济南方舞台的盛会,引发了全球的目光,而亮点更是纷至沓来,什么“去美元化议题”、“补充能源合作”、“扩员机制”等等一一摆上台面。
但说到底,真正点燃全场氛围的是,中国外长王毅的一锤定音,本次金砖外长会议汇聚了19个国家的政要,氛围绝对算得上是“高手过招”,而王毅在会上以凌厉却从容的态度打脸了过去几年来西方许多蓄意抹黑中国的说辞,他当即表态称,所谓的中国“胁迫性经济手段”纯属无稽之谈。
相反,金砖国家的团结与开放合作,才是破解单极霸权与全球经济割裂的唯一出路,这一猛烈表态,听到的可不止是19国代表,几乎全球的观察家都敏锐地感受到,中国正在通过金砖机制,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话语权垄断,而这,不得不提到当下国际舆论的一个主旋律词汇。
“去美元化”,越来越多的金砖成员国在寻找替代美元的交易方式,王毅的表态无疑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和方向感,更值得玩味的是,金砖峰会上王毅的态度,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战术耐心,想当初,美国试图孤立中国,通过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但几年过去,事实证明。
这一策略并未奏效,甚至自作自受,金砖国家的抱团趋势正愈发明显,而美国鼓吹的“民主同盟”却多次因为内部分歧无法拿出统一立场,就像美国的经济学家奈尔斯所言,“当你不得不与一群想从你手中切蛋糕的人合作时,团结注定是个神话,”而金砖国家的合作却正好反其道而行之。
表现出强烈的目标统一性,这才让脱美元化进程呈现出某种加速度,眼下,连中东国家与拉美地区也在对金砖平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全球南方阵线”呼之欲出,对许多国家来说,与中国为首的金砖合作,是摆脱美元桎梏的现实选择,相较于金砖国家的稳扎稳打。
美国在回应挑战时似乎陷入了自家不和的死循环,一边是特朗普拉低的民调数据,直接揭露了底层群众对共和党的信任危机,另一边,是民主党对拜登的信心似乎也并不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坚不可摧,本该联合反击这一地震级的国际变局,美国却因内耗无暇正视现实。
这也成了许多智库认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加速衰落”的原因之一,显然,无论是贝森特的“放大招”还是特朗普的“民调崩塌”,都暴露了一件更大的事,美国想要续写全球盟主的传奇,已经越来越难,而与之相比,中国和金砖体系的推进脚步,愈发不容忽视。
趋向多极化的世界已经没有回头路,而金砖合作的逐渐深入,正在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可能性,美国的老旧剧本还能再玩多久?这是一个无从回答的问题,也许,在这个偏见满天飞的当下,答案只能由时间来揭示,或许,再过几年,世界格局会进一步清晰。
到那时,回头看看今天的王毅一锤定音、看贝森特紧咬不放、看特朗普民调跌下谷底的一幕,更多人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注定要发生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