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黄金堆,何苦做牛马?
肖主任的桃色瓜爆出后,董小姐成了那个众矢之的。
有人说,她赢在了“4+4”,输在了恋爱脑。
还有人说,这不就是学术靠羊水继承的“基因斯坦”吗?
而更多人是不理解董小姐背景都那么强大了,为什么还要做医生?
没错,如果网上这些信息所传属实,那么凭着她的家世和资源,完全可以美美的做她的大小姐。
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的留在胸外,又使劲往手术台上挤呢?
关键董小姐这烫金的履历中,最神奇的可不止“4+4”一个操作。
作为规培生的她,竟然可以成为《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部分)》的第一作者。
这就好比一个实习生写行业标准,让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学习并参照执行。
谁看了不说一句牛?
不愧是优秀博士生代表。
虽然现在那条报道已经删了,但丝毫不妨碍网友们强大的吃瓜能力。
而随着她的身份被进一步深扒,一个政学医商资源闭环运作的特权体系逐渐浮出水面,也似乎告诉了我们一些想要的答案。
为什么董小姐不是一开始就学医?
而是要先海外镀金,再协和“4+4”,之后各种流转刷“皮肤”?
有没有可能她本质上不是想来当医生的,而是需要这个身份和资质去包装,以便最终上位?
值得一提的是,董的家族本身就进军了民营医院行业的。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要先学经济学,再来学医。
而如果没有今天这档子桃色丑闻,她可能按部就班的各种发表学术、再从医学博士到医院院长甚至进体制等等。
说白了,人家可不是来当牛马的,而是抢占牛马的席位来当领导的。
而这件事发酵到现在,破防的何止是患者啊?
一堆医学生、医生更是悲从中来。
毕竟他们花十几年走完的路,董小姐只用了四年就可以走完,甚至还比有些人先上手术台。
当然,你可别看不起这位董小姐。
毕竟在协和“4+4”名单里面,董小姐真不算差的,至少人家论文写了61页。
因为就在网友扒董小姐规培身份的时候,发现“董小姐”可不止一个。
还有博士论文写了36页的“咸某某”,正文只有12页的“金某某”。
而无一例外,董小姐的这些同学、学妹们,都和董小姐一样,半路出家,研究的领域五花八门。
为什么?
看看业内人士说的协和“4+4”创立的目的就知道了。
“旨在通过跨学科背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学科领袖。”
什么意思呢?
4+4培养出来的就是学科领袖,那5+3+3培养出来的就是医学牛马?
而那篇看似侧面力证董小姐优秀的报道,更是讽刺的刺眼。
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在1944年写的《围城》里,“方鸿渐获克莱登大学奖励”。
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不否认“4+4”里边有真才实干的天才学生。
但事到如今,是不是也可以合理的怀疑这所谓的创新制度,是为某些精英阶层量身定制的“利益输送”通道呢?
更何况,这事发生后他们又是撤知网、下论文、又是改报道,删名单的。
这一系列操作,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终于明白为什么张雪峰说穷人的孩子不要学医不要学金融了。
而他那句“你以为这个是为你准备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为什么这件事到现在牵涉到多个单位,却没有一个出来回应?
为什么沉默的鸵鸟带动出更多的鸵鸟头往沙滩扎?
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的是,决不能让董小姐跑了。
否则的话,以后去就医,遇到的就是学园艺的给麻醉,学会计的做巡回护士,学土木的是主刀医生,学英语的是一助,学电子商务的是二助…
“董小姐”们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特权思想和腐败现象。
她的丑闻不仅仅是个人的闹剧,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次挑战。
不信你可以了解一下陈如月,那个本科北大毕业后热衷临床医学,后申请协和4+4没通过的普通医学生的故事。
最后她是重新参加高考,考上了上海交大医学院。
而这已经是普通人拥有的完美结局了。
当普通医学生在实验室熬白头发写就的论文被期刊反复拒稿。
当寒门学子为一个规培名额在各大医院间奔波碰壁。
特权阶层的子女正躺在家族搭建的 "学术安乐窝" 里,用父辈的资源兑换着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通行证。
真是要感谢肖主任和董小姐“以身入局”,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得见“天宫一角”。
如果不是因为肖某没有管住下半身,这些瓜恐怕要被他们带进棺材,一辈子都没人知道。
说到底,这场桃色大瓜带出的魔幻学术闹剧,实则是特权阶层精心设计的"合规漏洞狂欢"。
只有彻底铲除滋生特权和腐败的土壤,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才能让社会真正实现公平、公正。
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的舞台上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一辈子翻不过那座大山 。
当下最紧要的就是,揪出董小姐背后的所有人,抓住更多的“董小姐”。
毕竟她一跑,会要更多人的命。
所以,有时候别笑网友 “吃瓜太认真”。
每一次精准的 “瓜田考古”,都是普通人用鼠标键盘书写的公平请愿书 。
而在特权构建的迷雾里,只有把瓜啃得足够细,才能看清藏在果肉里的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