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遭举报婚内出轨多人,引发广泛关注。(此前报道:)
在这场婚外情引发的风波中,“董袭莹跨界疑云”,正在极速发酵。公众从关注肖飞的婚外情,转为追问肖飞事件当事人之一董袭莹(网友称为“董小姐”)在学历、规培等层面上存在的疑点,且对“协和4+4”模式展开严肃审视。
肖飞、董袭莹相关事件,之所以发酵至此,引子或许是“出轨”丑闻,但更让人关注和焦灼的,是背后隐藏的医德医风、学术规范、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事已至此,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学院及主管部门都不能再沉默下去了,种种疑云,该有个说法了!
01
国家卫健委表态:调查肖某、董某等
今早最新消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我委关注到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02
麻醉医生肖飞出轨多人,术中离开患者40分钟?
2025年4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因其妻子谷潇雅的实名举报,曝光其婚内出轨多人。举报信中详细描述了肖飞与多名医护人员的不正当关系,其中涉及一位27岁的协和医学院规培医生董袭莹。
谷女士特别提到,肖飞与董袭莹的不正当关系导致一系列职业违规行为,例如:2024年6月,肖飞利用职权将本应轮转至脊柱外科的董袭莹违规留在胸外科规培,破坏规培秩序。2024年7月5日,董袭莹在手术中因操作失误被护士批评,肖飞护短,与护士争执后带董袭莹离开手术室长达40分钟,导致已麻醉的患者被搁置,险酿医疗事故。
4月27日,中日友好医院迅速发布了声明,称举报材料反映的肖飞个人问题基本属实,对其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
- 被开除医生肖飞:术中离开患者40分钟不属实,董医生非常优秀
被中日友好医院解聘后,肖飞在采访中回应与其相关的争端看法:“我和某护士长、某规培住院医师是存在私生活的问题,但是网络上指控我跟其他的人发生了关系,我是一概否认的,这没有任何实据,给其他女士造成了很多困扰,我非常抱歉。”其中,他认为舆论指控其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存在问题,令他“完全不能接受”。
4月30日,肖飞又表示,自己的生活因舆论指控被“打得七零八落”,其中,举报信中指责他影响医疗安全一事,令其十分冤枉,“我反复承认私生活确实是有问题,我道歉,但是说我影响医疗安全,我真的接受不了”。
他补充,举报信中指出其在手术期间离场40分钟事实不符,他离场只有一二十分钟。
目前他已将相关证据提供至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他相信调查结果会还其清白,“总会有真相,网上的暴力舆论并不代表全部真相。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此外,肖飞还表示:“这两天关于董医生的争议,比如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4+4”培养项目拿到了医学博士文凭,以及她的相关学历,我相信协和医学院一定会做出澄清。据我所知,董医生的在校成绩非常优秀,有据可查。”
03
董小姐的开挂人生!4+4培养模式、学历和家庭背景......
事件曝光后,网友聚焦董袭莹的学历、家庭背景和“协和4+4”培养模式。中日友好医院的声明,只提出对肖飞的处理意见,未提及对董袭莹的调查或处理,引发网友质疑。
从披露的资料看,董某莹的背景尤为引人注目: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经济学,回国后仅用4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以1年时间完成原本需要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这一“速成医生”路径,让北京协和医学院近年新开展的“4+4”培养模式进入大众视野。
图为录取名单 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
2019年,董袭莹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录取。入学后,一个本科非医学的学生,却迅速展现了其在多个医学领域的成绩。
4月29日,记者发现,知网已搜不到董袭莹相关论文。
此外,有传言称,董袭莹父亲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董某某。董袭莹的母亲则在某高校任职。网友推测,其家庭背景为其进入协和4+4项目和快速职业晋升提供了便利,但此推测未经官方证实。4月30日,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已注意到网上相关讨论,正在核实。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董袭莹目前已不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规培,现职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培阶段)。
04
三问肖飞、董袭莹事件
董袭莹事件因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飞婚内出轨丑闻牵连进入公众视野,但其引发的争议已远超个人私德范畴,演变为对医疗教育公平性、学术规范及职业伦理的系统性质疑。现在这些问题亟待回应。
一:肖飞将已麻醉患者晾在手术台40分钟是否属实?该不该处罚?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对肖飞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但是针对“弃麻醉患者不顾,离开患者40分钟”的指控,肖飞并不承认。
那么,肖飞将已麻醉患者晾在手术台40分钟是否属实?医护吵架,麻醉患者被晾40分钟属于什么性质,该不该受到处罚?国家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中日友好医院虽然是部属联系单位,但涉及到具体的医疗行为,则遵从属地原则,可联系辖区卫生主管部门处理。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尚未接到上述相关投诉,因此无法给出答复。
公众亟需主管部门一个公正的处理。
4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挂号页面上,肖飞已无号可挂
二、医疗教育如何守护公平?
董袭莹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试点班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受教育经历,引发公众对这一培养模式进一步的关切。
协和“4+4”模式是允许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4年医学博士课程和1年规培,直接晋升为执业医生。这一模式大幅缩短了非医学背景学生成为医生的时间,绕过了传统医学生需经历的八年医学教育。协和的宣传中,这些跨界医生被塑造成未来的学术领袖和行业先锋。
协和“4+4”项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亲自推动,体现“纳多学科背景者、纳爱医者、纳天下贤才学医行医传医”的医学教育选才理念。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本应体现“优中选优”原则。
想法很好,但是董袭莹事件以骨感的方式发出警示:如果把关不严、监督不到位,“4+4”医学生培养模式就可能被别有用心者打开一个个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网友挖出了董袭莹“博士论文正文不足30页”等疑点后,其相关论文已在知网无法检索。根据媒体梳理,其于2014年—2018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一些网友指出,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独立学院,真实含金量远不如哥伦比亚大学本部。因而质疑,董袭莹并不符合协和医学院“4+4”入学条件,言外之意,其走了“特权通道”。
此外,网传她自加入协和后就在内科、外科间不断“跨界”:博士导师是骨科的,毕业论文却是医学影像方向,这个问题是否存在,也值得查证。术业有专攻,一个医学生不断“跨界”,有违常理。
有关董某莹非医学本科背景,为何能在较短时间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学习、入职,能否具备外科手术的能力等,饱受舆论质疑,有待相关院方披露更多信息。
一名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表示,相较于更普遍的“5+3+3”学制,这种模式下的医学生培养年限大幅缩短,学生如果按培养方案完成所有学习计划、临床实习和科研论文要求,“确实会很艰苦”。尽管校方介绍,该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会进行考核,严格分流,但据其回忆,近几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的学生被淘汰。他们正式毕业时,还能普遍比正常年限培养的医学博士年轻几岁,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从留在协和系医院的人数上看,这类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并未由于培养年限的精简而逊色于人。
推行“4+4”模式,要有“好事得办好”的意识,绝不能成为拥有资源者的“近水楼台”,绝不能成为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阻力。质疑声,折射出社会对医学人才选拔透明度的更高期待。
三、规培如何抵御“人情”侵蚀?
举报信指控,涉事规培住院医师董袭莹涉嫌通过非正常程序规避转科安排,这暴露出医疗体系内潜藏的“特权运作空间”。
董袭莹是否突破了规则,行使了某种特权?“董小姐”光彩的履历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强大的力量加持?若查实“打招呼”现象,不仅有违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公平原则,也暴露出涉事医院监管漏洞。并且该违规行为涉及的绝不止于肖、董二人,还涉及到究竟是谁打的“招呼”,谁开的绿灯?这种特例还有多少?
在个案查处之后,公众还在期待北京协和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个回应。
肖飞、董袭莹相关事件,之所以发酵至此,引子或许是“出轨”丑闻,但更让人关注和焦灼的,是背后隐藏的医德医风、学术规范、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生活中、职场中默默付出,期待回报的普通人,有多少人曾经在工作、生活中,目睹某些“特殊阶层”凭借权力和关系,肆意破坏规则、滥用职权,心怀愤懑,深感不平。公众所痛恨的是某些“特殊阶层”凭借权力和关系,肆意破坏规则、滥用职权。
可以说,董袭莹事件作为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揭开了新型医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种种细节提醒,在医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下,必须严防死守,堵死漏洞和“缝隙”,否则就会对创新机制本身造成反噬,给公共事业带来危害。
“董小姐”到底是医学天才,还是“特权宠儿”,唯有尽快直面质疑,给出回应,才能维护知名医院多年所积攒的声誉,守住公众对医者仁心的信仰。
公众所追求的无非就是一个公平!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句台词:“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编 辑 | 程婷
综合 | 中国新闻网 第一财经 政事儿 羊城晚报 极目新闻 国家卫健委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