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0日讯(山东台综合广播 高荇)眼下,威海荣成市迎来紫菜采收旺季,万亩海上养殖区一派繁忙景象。当地依托生态养殖技术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紫菜产量、品质双提升。


在荣成市海成藻业有限公司,六千多亩紫菜迎来采收期。一大早,工人们就驾船出海,开始了繁忙的采收工作。公司生产经理孙茂辉说,这几年,企业创新建立“藻-贝-鱼”立体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分层利用水域资源,构建高效循环的生态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紫菜通过光合作用生长,释放氧气,贝类通过滤食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来生长),同时净化水质,人工渔礁通过摄取沉降的有机物质来生长,紫菜与贝类、鱼类能够形成共生系统。

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能让海域碳汇能力提升40%,水体氮磷含量下降60%,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模式培育出产的紫菜颜色深绿,口感爽脆,且富含的碘、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更加丰富。荣成市海成藻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孙茂辉说:“今年的紫菜长势比较好,到现在为止我们平均每天的产量大概在70-80吨左右。”


依托紫菜资源优势,荣成市海洋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蔚蓝谷产业园,一张张粗加工的海苔原料,在经过筛选、烘烤、调味、包装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寿司海苔,远销海外。为方便企业出口,荣成海关还量身打造“紫菜通关加速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让每一片产品都“可追溯”。荣成海关企业管理科科长夏明伟说:“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为企业提供国外市场标准,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优先查验、检测出证、无纸化通关、节假日预约等便捷措施,方便企业“即报即查即放”,灵活安排产品出口。”


据了解,今年1-2月,荣成市出口农食产品13.7亿元,增长9.9%,其中紫菜、裙带等海藻制品出口4517万元,增长11.6%。从生态养殖到智慧加工,从质量溯源到品牌出海,荣成紫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写出了向海图强、乡村全面振兴的“蓝色答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