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国讯(严东华)近年来,湖南省祁东县以婚俗改革为突破口,将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深度融合,推动文明新风浸润城乡,同时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经济振兴,交出了一份“文明提质、民生增温、发展增效”的亮眼答卷。
破旧立新,婚俗改革引领文明新风尚
祁东县直面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顽疾,构建“三级联动”改革体系,成立县、乡、村三级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举办集体婚礼等举措强化示范引领。2024年5月20日,28对新人参加全县首届青年集体婚礼,以“零彩礼”新风尚为爱“减负”,带动全县婚宴酒席规模普遍控制在10桌以内,红事支出下降超60%。
在蒋家桥镇龙兴村,荷花园景区变身婚俗改革“爱情打卡点”,村部广场设立文明婚俗宣传长廊,引导新人自觉践行简约婚礼。河洲镇祥和村则通过“道德积分银行”量化村民参与度,将婚俗改革与“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挂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超10万份,婚嫁彩礼“限高”标准覆盖90%以上行政村,群众满意度达98%。移风易俗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2024年,全县获评“省级美丽乡村”2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超百万,文明婚俗与文旅产业共荣共生。县民政局局长王志英表示,下一步将健全“喜庆新规”标准体系,推动婚俗改革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民生筑基,民政服务织密幸福保障网
在推进婚俗改革的同时,祁东县持续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构建“大救助+精准服务”体系。2023年,全县发放城乡低保资金85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5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7390人次,发放救助金75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80元,全年发放补贴超2100万元。创新推出的社会救助“掌上办”服务,实现低保、特困等业务线上办理,累计受理申请1594户次,办结率达97%,赵高生等行动不便群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温暖。
养老服务方面,全县完成9所敬老院消防改造,建成16个村级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为312户困难老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2024年,祁东县更将养老服务列为重点民生项目,计划投入1.54亿元建设预制菜加工车间及冷链物流设施,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争创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县。
产城融合,重点项目激活发展新动能
婚俗改革释放的文明红利,与县域经济振兴同频共振。2024年,祁东县实施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达398.87亿元。湘食双茂食品公司屠宰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带动就业500人,成为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总投资26.59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垃圾14.6万吨,年发电6300万千瓦时,破解“脏乱臭”难题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犬木塘水库祁东灌区工程作为县域最大单体水利项目,建成后可灌溉37.8万亩农田,惠及9个乡镇,彻底解决资源性缺水瓶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长效发展
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祁东县将婚俗改革融入基层治理。26个乡镇社工站构建“党建+社工”服务体系,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婚前心理疏导等服务5000余人次;村级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事前告知、事中监督、事后算账的闭环管理,让文明操办成为新常态。2024年春节前夕,全县开展“敲门行动”走访困难群众1.1万人次,发放棉被、粮油等物资,同步排查安全隐患1800余处,实现民生关怀与安全治理双提升。
文明之花绽放幸福祁东
从移风易俗到民生保障,从产业升级到生态治理,祁东县以婚俗改革为切入点,绘就了一幅“文明润心、发展惠民”的生动图景。2023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和7.5%,文明村镇创建率达85%,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未来,祁东将继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文明新风吹暖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通讯单位:湖南省祁东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