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30年光阴长卷

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

我们用30张珍贵的老照片

讲述30个难忘的影像故事

回眸上海一中院走过的砥砺征程

透过光影

铭记每一个定格的历史

见证每一次法治的进步

重温每一瞬的意义非凡

这些珍贵的回忆

将在中国法治的岁月长河里

永久留存

续写传奇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30年光阴长卷的第十三卷。

在世纪之交的司法长卷中,上海一中院2000年10月18日审理的银河宾馆赔偿案,以其开创性的裁判理念为司法实践立下一座里程碑。




周啸正在接受采访


这张略显褪色的胶片中,国徽高悬,红漆审判席泛着温润的光泽,审判长周啸(退休时任上海一中院工会主席)目光如炬,两位审判员眉头微蹙翻阅卷宗,书记员敲击键盘的“咔嗒”声穿透时光帷幕,仿佛在篆刻一段注定载入史册的司法记忆。



翻开泛黄的年鉴,油墨记载的案件始末依然惊心动魄:1998年8月2日下午2时40分左右,一位女客人至沪参加交流会,入住银河宾馆。当日下午4时40分左右,她被上门抢劫的犯罪分子杀害于客房内。监控画面里,头戴米色棒球帽衣冠不整的杀人凶手在寻找作案目标时,两小时内七次上下宾馆电梯,而无人对其盘问。被害人父母将宾馆告上法庭,要求承担安全防范不力的民事赔偿责任。而宾馆认为,刑事犯罪具有不可预见性,承担责任的应是罪犯,不是宾馆。



案子分到了周啸合议庭。拿到卷宗,周啸察觉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赔偿案。


“宾馆与客人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若宾馆要对客人之死及财物被抢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那么应该是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抑或二者之竞合?这个案子是合同侵权赔偿?还是人身损害赔偿?”……



“这个案子在实践中没有先例可循,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也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回忆到此处,周啸脸上似乎又浮现出当年纠结求索的神色。但同时她也敏锐捕捉到,正是因为司法实践存在空缺,才更要深入研究,审慎裁判。

萌生这一想法后,“我们立刻进行了审判前期的准备工作,早早做好庭审提纲,期间不断挖掘可能的理论支撑……”“为了厘清定性分期,院内也组织多次讨论。案件的判决文书,前后修改了不下30稿。当时我们合议庭一共3人,还有4位研究室、其他合议庭的法官自发加入‘校稿队伍’,一共7个人,校对、修改每一稿判决书,每个人都提供自己的修改意见,再汇总到我这里来统稿修改,如此反复。”


“正式印刷判决书的前一天夜里,我仍在字斟句酌,就是为了说理更精准简洁,还尝试着用普通百姓的视角,看看表述是否通俗易懂。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单是将‘七次上上下下’改为‘七次上下’便琢磨许久”。



这份判决最终载入史册,同时也以法理征服学界,成为日后审理同类案件的经典之言:“宾馆作为特殊服务性行业,应向住客提供安全的住宿环境,保证宾馆内设施及环境安全,恪尽最谨慎之注意义务,采取切实的安全防范措施,使住客在宾馆免受非法侵害。否则即为违法合同义务,应向住客承担违约责任”。当法槌落下,8万元赔偿金额背后闪耀的司法智慧,如同指针,精准划分出服务行业的责任边界。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在第2期刊登了该案,作为优秀案例银河宾馆赔偿案还被评为2001年度唯一一个特等奖。


“该合议庭周密准备、精心审理、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不仅使这起广受关注的案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而且很好的扩展了审判的社会效果和影响。”上海一中院的表彰通告中如是评价。



在分享培育精品的经验时,周啸特别强调法官在开展司法审判工作时的积极性和开创性,以及法官自身理论专业性的提升,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务结合,“开创性审判的案例中,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这也是周啸对青年法官们的期许与建议。

二十余年再回望,这起标杆性案件的价值早已超越个案本身,它不仅是司法回应社会关切的典范,更开创了精品案例培育全链条范式,“精准识别-培育提升-示范引领-成果转化”,厚植精品意识,深耕细作精品案件。新亚汤臣泊车案、云都浴客猝死案、大韩航空公司坠机案、全国首例代孕所生子女监护权纠纷案……建院至今,上海一中院共有48件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公报案例,9件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入选各类国家级案例库的案件数亦位居全国中级法院前列。



“法官的笔尖要能听见时代脉搏,判决书里要有法治进步的印记。”





文:唐娟

值班编辑:卜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