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害虫生物防治策略的变迁进程,无不渗透着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叉,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融合,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昆虫以其绝对的数量优势及惊人的繁衍能力,成为无脊椎动物世界的佼佼者。它们一方面赋予了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另一方面,它们有时也与我们争夺食物,祸害无穷。

害虫生物防治经过了古代的“意识”阶段、近代的“发展”阶段和现代的“腾飞”阶段。生态系统中的生产、消费、分解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但平衡不是绝对的,而是处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不断发展中。生物的“食物链”结构体现在“相生相克”的辩证统一上,“一物降一物”一直存在。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必定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害虫生物防治》一书自1982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时间。理论和实践证明了本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常感谢国内众多院校使用本书并提出宝贵建议。考虑到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此次修订做了大幅更新和删减,体现了精、简、优,指导思想是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重点介绍害虫生物防治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发展,通过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自然天敌、生物农药防治害虫的成功案例,向学生传播害虫天敌保护和减少化学农药应用的可持续理论和思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利用自然生物控制害虫的专门人才。


基本信息

主编:关雄

ISBN:9787030813602

定价:79.80元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在传统害虫生物防治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害虫生物防治的新成果。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内容、意义、历史和发展等;第二章为寄生性天敌,介绍寄生性天敌类群及其应用概况;第三章为捕食性天敌,介绍捕食性天敌类群及其应用概况;第四章为害虫天敌的应用与效能评价,介绍害虫天敌的引进、大量繁殖、助迁和保护,以及应用效能评价;第五章为常见害虫天敌的大量繁殖与应用,介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寄生蜂、草蛉、瓢虫、捕食螨等的大量繁殖与应用技术;第六章为昆虫病原细菌,主要以苏云金杆菌为例介绍其生物学特性、分类鉴定、毒素和致病机制、害虫对Bt的抗性及工业化生产等;第七章为昆虫病原真菌,介绍其特征和主要类群、致病机制和真菌制剂的生产及应用等;第八章为昆虫病毒,介绍其类群、生产及应用;第九章为昆虫病原线虫,介绍其商业化生产、应用和效果评价;第十章为昆虫原生动物,主要以蝗虫微孢子虫为例介绍其生物学、生产及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害虫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第十一章为抗生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介绍杀虫抗生素的研发历史、重要的杀虫抗生素及杀虫抗生素研发展望。

本书特色

1. 编委实力强劲


2. 内容体系完备


3. 二维码配套高清彩图


作者简介


关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侨联“中国侨界贡献奖”、建国70年纪念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福建省委员、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科技领军人选。

1982年至今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独立指导的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至三等奖及累进创新奖,实验室本科生和研究生有77人(次)赴国(境)外合作研究和深造。先后培养博士32人、硕士64人、本科生125人,其中18位正高、24位副高职称(包括13位博士生导师)。

从事生物农药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2项,13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五);先后10次赴国外共20个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

本书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


精彩样章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样书申请和购书链接

扫码认证【科学教育】平台教师用户

教授相关课程的高校教师

可在线申请教学样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