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玫妍)正值春夏交替,病毒感染高发。4月27日,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寇晨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也显示,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期均有所回升,主要受影响人群是14岁及以下儿童。
“我国北方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高发季一般是11月到次年3月,但就近几年的情况来说,流行季在延长。”寇晨认为,这可能与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有关。
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寇晨(左)为患者义诊。受访者供图
寇晨表示,1岁以内的婴儿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这是由年龄特点和解剖特点决定的:一是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御外界病原的能力弱;二是婴儿气道相对狭窄,对感染后分泌的一些黏液清除能力有限,所以婴儿气管炎或者支气管炎很容易进展成为肺炎。
病毒感染高发时期,不出门是否可以避免感染?寇晨认为,孩子不出门并不能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孩子不出门不代表家长不出门,家长在外面会接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成年人抵抗力强可能不会发病,但如果带回家传染给孩子,孩子抵抗力弱,罹患呼吸道或者其他病毒的风险反而会更高。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感染风险也会加大。”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孩子一旦发烧,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寇晨看来,病毒感染有自限性,可以通过自身的抵抗力或加强营养支持挺过去。“有些家长还是会滥用抗生素,这是很多年都没有扭转过来的误区。”
“随意服用退烧药也是一个问题。无论是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说明书上都明确高烧38.5℃以上再服用,没到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让体温下来。”寇晨建议,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身体,擦拭的部位主要是大血管集中的地方,像腋窝、额头、腹股沟等,这三个部位是大血管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不过,如果有高热惊厥家族史,或是退烧药无效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十分重要。4月27日,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副科长石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戴口罩等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外,还可以采用被动免疫,目前在我国获批使用的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这是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唯一预防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