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这几天开运动会没作业,孩子纯玩一天后,感觉还是做点事吧,我们计划的事情是读中文和英文,但是过程不像想象的那么愉快。
从6点30分开始读,定时30分钟,孩子说不用定时,以页数为准,那就读30页吧。
读的过程中,极不安分,一会儿玩手里的玩具,一会儿跑一边去玩,一会儿东拉西扯,半小时过去了也没读完3页。提醒他,早读完就可以玩了,时间是认真专注节省出来的。
刚过几分钟,再一看,孩子怎么一下子读了10多页,原来中间部分没读,直接翻了一沓。要求他把跳读的部分读完,这就不高兴了,说:那我没时间玩了,为什么让我做不喜欢的任务?
我一听就急了:什么?读书是任务?你不是很喜欢读书吗?
孩子说:不喜欢,为什么要读书?
我给他分析了读书给他带来的帮助:认识了很多字,上学后能读懂题目;了解了很多知识,可以展示自己;还能学到各种词语,让学习成绩变好......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他终于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扎扎实实地读完30页,不到半小时。可本来7点轻松完成的阅读,到8点才完成,前面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自从上一年级后,阅读变得断断续续,下学期开始后更加不在状态。
- 如果定时30分钟,他就会各种开小差,磨洋工,需要不断提醒,计时器一响,读到一句中间就会停下来。
- 如果确定读10-30页,他就会乱翻书,总是计算还有几页才能读完,读到计划页,一句话没说完就停下来。
阅读全然不顾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心思根本没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上,而在闹钟铃声和页码上。
孩子上一年级前可不是这样,对书非常痴迷,走到哪里都要带一本书,早在四五岁就能自主阅读,读书根本不用提醒。
为什么6岁前自主翻书,小学后却不情不愿,还要靠任务驱动,阅读动机衰减到底是为什么?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析有多重因素。
短视频的诱惑
6岁前,孩子不太会用平板,看的视频都是我找给他看的动画片,像托马斯小火车、小猪佩奇、数字积木等等,主要用来启蒙英语。
6岁后,孩子突然学会了自己找视频,痴迷节奏盒子的短视频,一个接一个看,看起来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自从看这些短视频后,阅读兴趣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 因为看短视频轻松啊,视听综合输入,理解轻松。阅读还要进行抽象文字解码,认知负荷加重,大脑也喜欢拈轻怕重。
- 从神经机制来说,短视频通过3秒快速切换画面、不确定的精彩内容进行间歇性奖励,持续刺激多巴胺分泌,形成类似老虎机成瘾机制。
所以,孩子发现新视频的时候,总是兴奋地炫耀,而看到新书却无动于衷。
小措施:
是时候戒断短视频了,一步到位不现实,短视频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让孩子爱上了做手工、和同学有共同语言。
一步步来,从减少每日时长开始,每天最多看30分钟,每次不超过15分钟。
书籍的选择
6岁前,孩子读的书基本是绘本,简单有趣,没有量化,随时随地,没有压力。
从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论来看,早期阅读是内在动机驱动,是自主、能力和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
- 2-7岁的前运算阶段,通过翻书满足对世界的探索欲,这种认知好奇心是自主需要。
- 多数绘本重复翻看,因熟悉感获得愉悦体验,具有掌控感,满足了能力需要。
- 阅读必然有家人陪伴,多巴胺分泌将阅读和情感联结绑定,是亲密关系需要。
但上一年级后,情况有些变化。认为孩子识字量变大,有能力阅读更严肃的书籍,想通过阅读提升学习能力,阅读内容从绘本过渡到纯文字书。孩子的当前兴趣点在节奏盒子,很难根据兴趣选择适合的书籍,只能靠蒙。
- 还有30分钟左右时间限制,一般伴随作业任务之后。
- 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为是剥夺阅读时间,切割了原本自由发散的思维过程。
- 急于看新书,几乎不再重复。
孩子的压力陡增,阅读从乐趣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读一本书,总是要挣扎几天,才会喜欢,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可见,上学前后,动机系统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强行置换,本质上构成了认知发展关键期的适应性冲突。所以,孩子把读书当作任务,是真实体现。
小措施:
和孩子一起选择感兴趣的书籍,不限绘本、桥梁书、章节书,有兴趣、能耐心读完即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满足自主需要。
允许孩子自由发表看法,自由选择重复或不重复,动态记录孩子的阅读反应,让孩子重新获得掌控感,满足能力需要。
阅读时间,由孩子自己设定,不一定和写作业时间绑定,更放松一些。只要阅读,就给予亲密陪伴,满足亲子依恋的需要。
作业任务的影响
孩子上一年级后,学习适应不是很好,写作业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阅读时间被极度压缩,经常连一丁点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比如作业任务是书写6个字,2字、2拼、1笔顺、3词语。
正常来说,任务不重,半小时可以搞定,但是孩子可能花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存在的原因是:书写不熟练,写字慢。不会组词,要查词、要查笔顺。书写潦草、不规范,需要擦掉反复重写。贪玩、磨洋工、不专注。
再加上有些知识不理解,还要重新教等等,写作业特别费时间,一不小心就到9点,还要忙着洗漱、早睡觉,就不敢再让孩子读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日阅读习惯渐渐失效,隔三差五的阅读,很难让孩子有好感。
小措施:
要求孩子在学校专注听讲,解决疑难问题,方便快速完成作业。要求孩子尽量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只是修正部分不规范内容。(下学期已经有很大改善)
写作业时间再次提前,给阅读预留时间。
每天都要读一读书,哪怕读10页也要读,坚持才能养成习惯,秩序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学校里的阅读氛围
学校里举办过图书漂流活动,当孩子用自己的书换来同学的书时,阅读兴趣特别浓厚,当天就读完了3本书。但是,之后就偃旗息鼓。
记得大宝上小学时,老师经常组织读书活动,每周都要求读一本书,会在课上带读、讲解等等,所以他上小学时很爱读书,家里的藏书不几年就超过1000本。
现在形势有些不同,可能是太卷成绩了,学习进度很快,做试卷频率较高,阅读时间很少。
学校里当然是强调阅读的,会不定期带孩子到图书室读书,到假期会安排阅读任务。但因为阅读活动不够频繁,阅读氛围稍显淡薄,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也就高一阵、低一阵。
小措施:
老师曾建议孩子在早读前读书,那么就让孩子带一本书去学校,尽量早点去,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读一读,养成每日在学校阅读的习惯。
本来以为孩子6岁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上小学后也会一直延续,但不期然失算了。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分析原因,重新做好规划,让孩子重回热爱读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