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长河中,曾存在过一种名为菊石的海洋软体动物。大约在6500万年前,菊石与恐龙一起灭绝。而其中一些菊石化石残骸却在历经亿万年矿化作用后,形成了独特的有机生物化石——斑彩石,并呈现出如彩虹般的虹彩光泽。
斑彩石(图源:Korite) 目前,斑彩石的主要产地集中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南部的熊掌页岩地质层组中。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这里存在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高质量斑彩石。由于形成条件苛刻、储量稀少,每块斑彩石都堪称自然界的孤品。上世纪90年代末,斑彩石经过商业包装被宣传为“七色繁荣石”,风水师声称其具有改善能量流动的“气”,益于排毒和增强体质。如今,斑彩石除了作为高端珠宝的原材料,还因其独特的地质特点与美学价值,成为加拿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象征之一。斑彩石耳环(图源:Korite) 近期,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发行了“舞动的斑彩石”系列的第二枚银币——土地立体镀金银币,该系列旨在通过贵金属与宝石的结合,致敬自然界基本元素的同时,书写关于自然、生命与时间的宏大诗篇。
此次发行的土地立体镀金银币展现了土地的磅礴之力,延续了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对自然力量的礼赞。其成色为99.99%,重量为20.86克,直径为36.07毫米,面额为20加拿大元,发行量为950枚。
银币正面图案上缘中央为加拿大艺术家史蒂文·罗萨蒂创作的查尔斯三世侧面镀金肖像,两侧刊“国王查尔斯三世·蒙上帝恩典”字样,下方为镂空的方孔,透过方孔可看到一颗被托举在币面的炫彩石,下端刊“加拿大”字样、面额及年号。背景底纹为花卉与根系图案,与背面设计形成呼应,同时清边部分采用镀金工艺,彰显华贵气质。
背面图案由加拿大艺术家玛丽亚·奥尔舍夫斯卡设计,以中央托举的斑彩石构成“花蕾”,向外舒展自然元素的立体图景。其中,斑彩石为土地孕育出的结晶,既是地质的时间见证,也有生命从远古延续至今的隐喻;花卉则象征大自然的周期性更新,根系与枝干代表坚韧生长的力量,构成了生命重生的意象。
从色彩搭配来看,局部镀金与斑彩石形成的色彩碰撞,不但起到了凸显焦点的作用,还象征着土地的丰饶与珍贵。就图案设计细节而言,“花蕾”的核心是镀金底座托举的斑彩石,采用棋盘切割工艺,棱角分明的切面最大化反射光线,展现绿色、金色等多色渐变,尽显虹彩光泽的璀璨魅力。外围环绕着绽放的花卉图案,并与花朵形状的花瓣重叠,形成微观细节与宏观构图的呼应。各个花朵形状的花瓣之间,交错延伸的枝干与根系以浅浮雕呈现,前景元素采用可以产生闪亮效果的抛光工艺处理,背景元素则呈现出柔和的磨砂质感,这种对比模拟了土地表面的光影变化——向阳处明亮,背阴处沉稳,进一步强化银币主题的真实感。这些元素以精确的30度角间隔旋转排列,暗合自然界的对称性,寓意生命周而复始的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枚立体镀金银币最吸引人之处在于斑彩石的“舞动”。斑彩石被托举在由加拿大本土品牌‘比佛利山庄珠宝商’打造的3D立体底座上,通过底座与银币的精密连接,轻微晃动即可使其呈现出随视角变化而不停“舞动”的效果。这种独具匠心的创意突破了传统币面静态化展示的局限性,让斑彩石随光线变化呈现不同角度的虹彩,仿佛是对土地中生命力的具象化演绎。
作为“舞动的斑彩石”系列的第二枚银币,土地立体镀金银币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工艺品,更是对加拿大本土自然遗产的一次深情诠释。从史前菊石到现代工艺,从地质运动到生命循环,它承载的不仅是斑彩石的瑰丽,更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敬畏与感恩。斑彩石的舞动,正如土地中生命力的蓬勃绽放。
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金币网”官网,作者: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