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币圈子里有各色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基本不去嘲笑他人。爱咋玩就咋玩,哪怕是沉浸在自身精神世界的“帮主”,只要不是职业骗人的团队,我也不会笑话他们。
我笑的,无非是评级公司无所不用其极的“捞钱手段”,假货贩子笑掉大牙的“洗白言论”,以及一些“不帮我暴富我就翻脸”的心术不正的人。
看谱识钱(图源网络)
而那些真正踏实玩钱币的泉友,可能经济拮据,一个月也就花上百八十块钱,购买最普通钱币的"底层玩家"。这样的人不但不该被嘲笑,反而值得尊重。原因很简单:莫欺少年穷,你现在看不上的人,将来可能让你高攀不起!
现如今,不少人都有一种“ 不 当家 不知柴米油盐 贵 ”的思维,言必谈大珍、名誉品,丝丝钱仿佛就是个“垫脚石”。鄙视只玩丝丝钱的玩家,觉得他们可有可无。
然而,钱币圈子的基本盘恰恰就是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玩家,没有他们就没有那些老玩家的“丰厚回报”。
太平天国背圣宝楷书当五十
不知道你朋友圈有没有“AAA建材批发某总 ”?反正我加过好几个,都是那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形象,其中一位刘总出手豪气,看他发的私生活不是夜场KTV就是钓鱼打牌。
“大俗即大雅”,他经常这样自我安慰。要论雅,他还是拍卖会的常客。上次还见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一 枚拍到的钱币, 太平天国背圣宝楷书当五十,成交价加佣金花了5万多。
这还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后来他还分享了自己花20多万买的雍正款粉彩洗,十几万买的清代黄花梨官帽椅。
雍正款粉彩山水人物洗 西泠2024拍卖:25.3万
他说对于拍卖行而言,自己也只能算个小玩家,和那些身价亿万的“真壕 ”没法比。但他基本跨过了这个门槛,要参加拍卖很简单,预展看好藏品,在官网签个“竞买协议”,交个保证金预约拿上号牌,就能去现场举牌了!
嘉德西泠印社还有泓盛 邓通他都去过,这个最基础的门槛就是你得有钱!因为他是买家不是卖家,拍卖行最喜欢有钱人竞拍了(笑)。
看到这你以为刘总是个收藏高手?恰恰相反,他是个实打实的菜鸟,眼力差得一塌糊涂。只要不是在大平台或拍卖行买的高溢价藏品,他自己在市场淘到的东西,那简直没眼看,地摊货居多,不知道花了多少冤枉钱。
乾隆通宝大轮胎
他也对自己的眼力心知肚明,一线实战就是玩,真假图个乐。而高溢价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投资,和基金、黄金一样,当成抗通胀的一种手段。尤其是近几年他的生意不太好,这些之前的投资反而成了他的保障!
后来刘总又在朋友圈发了一枚宽缘乾隆通宝,他说:“这是他十几年前打工的时候,和朋友出去逛街,在地摊上看见的,他很喜欢因为在电视上见过,便40块钱拿下。 ”
他人生第一次买藏品,但被人嘲笑了,说他一个穷酸就别买这些玩意,40块钱省着花够吃一个星期了。他当时也觉得很后悔,为什么突然这么"冲动消费"。但转念一想,凭什么我不能买?难道人生的意义除了打工、吃饭、睡觉,就没其他的了?
拍卖预展
他还配了一张照片,里面的他青春洋溢,身材清瘦,眼睛有神。完全不是如今的“油腻”形象。
现在这枚乾隆通宝“大轮胎”也得值好几百了。但刘总不是在炫耀什么,他只是在怀念那逝去的青春。我找他聊天时,他说自己当年要两三年才回一次老家,因为舍不得买车票。
100块钱在地摊买的几件衣服,干活的时候都舍不得穿。豆芽白菜吃到吐,加班加到昏天黑地。那时候的他一边干活一边苦学技术,对未来无比迷茫但又充满希望。很多工友都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但他没有对人生“服输”。
后来他带着技术出来单干、创业、扩大规模,终于奋斗成一个小老板,在建材市场有了自己的门店。他花大价钱买藏品,一方面是对当年某些人嘲笑自己的“反击”,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半生的“总结”。
建材市场
从40块钱买个乾隆通宝都要肉疼,到5万多元买个名誉品都轻轻松松,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在说收藏。刘总喜欢的是他人眼中“一文不值”的收藏品,可能王总喜欢的是一落地就贬值的豪车、甚至李总喜欢的是打赏主播。
每个人的机遇都不同,但在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都会对过往的遗憾,以某种方式进行弥补,也是对青春的一种回忆。证明他们奋斗过、努力过!
钱币收藏,有人为利,有人为趣,有人为情怀。变化的不仅是身价,更是人生的轨迹。莫欺少年穷,每个热爱收藏的人都值得尊重,因为他们的坚持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收藏如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