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州市司法局聚焦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打出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协同“组合拳”,用法治力量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来电咨询2094人次,其中,农民工685人次;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090件,为农民工提供援助203件,涉及劳动报酬案104件、工伤赔偿案6件,挽回经济损失超120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维权前移,被动变主动

近年来,柳州市司法局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路径,通过深入重点区域开展“法律体检”,提前排查用工隐患;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对潜在纠纷提前介入;在春节前农民工返乡等时机,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普及法规知识及欠薪处理常识;利用“柳州法治”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宣传劳动者权益,以案释法,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与能力。

优化服务机制:“全周期”服务,维权有质感

近年来,柳州市司法局不断优化服务机制,通过整合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专业律师团队等多方资源,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建立“优先受理、专业研判、全程跟踪”的闭环服务流程。积极组建法律援助业务专家库,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的跟踪指导和质量评估,切实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深化服务协同:打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柳州市司法局在强化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联动的同时,积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立体化维权服务网络,先后在市总工会、妇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律师轮流值班,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困难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在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柳州市已实现市、县、乡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全覆盖。在柳州市司法局的统筹下,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以工作站为支点,通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台账,精准对接群体诉求;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讨薪免除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实行“受理、指派、办理”三优先机制。正如在柳州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里的标语所言:“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从工业园区到建筑工地,从仲裁庭到调解室,柳州司法行政人正用专业与温度,努力让每一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得到守护。(傅永新 周国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