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有“四猛四绝十三杰”,但是不同版本的名单并不一样,比如“隋唐四绝”,第一个版本是罗松的神枪、尚师徒的坐骑、侯君集的轻功、王伯当的箭术,第二个版本是姜松(罗松)的神枪、程咬金的斧头、秦琼的义气、杨广的昏庸,第三个版本把罗松换成了罗成,其他不变。
熟读隋唐史书者当然知道,罗松、尚师徒都是虚构的人物,侯君集从来不曾加入瓦岗军,“忽雷驳(小说中为呼雷豹)”一直是秦琼的坐骑,跳得高,喜饮酒,在秦琼薨逝后不食而死,罗成在有的版本中“字士信”,应该是以罗士信为历史原型,但罗艺既不是好人,也没有罗成那样的好儿子,更不是秦琼的“姑父”——说秦琼的姑姑是罗艺的夫人或“次妻”,那是对秦琼的不敬。
隋唐四绝中的秦琼在真实的历史中是否讲义气,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他并不曾当锏卖马受单雄信厚恩,贾家楼或贾柳楼四十六友不不但大部分是虚构,而且真实存在的一些人或者年龄地位相差悬殊,或者是不共戴天之敌,是不可能义结金兰的。
贾家楼结义是虚构,瓦岗群雄却都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隋唐嘉话》、《大唐新语》中多有记载,我们根据这些史料,不难评出真正的瓦岗四绝:秦琼之勇程咬金之猛无人能敌,瓦岗将领中最狠和最毒的分别是谁?
秦琼在“隋唐十三杰”中垫底,在“十八条好汉”中排名靠后,但实际上他不单是瓦岗第一勇将,也可以说是隋唐第一勇将——这应该是大隋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使持节齐郡通守兼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张须陀、魏国公李密、奸贼大丞相宇文化及、“大郑开明皇帝”王世充、唐高祖李渊李渊、秦王李世民的共识。
史书中的来护儿是忠臣良将,担任平壤道行军总管时率军渡海伐辽东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在宇文化及之乱中遇害,绝非罗士信所杀,他是秦琼第一任长官,也是秦琼的伯乐,他在秦琼丧母时送上厚礼并给予高度评价:“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秦琼曾与罗士信并为齐郡通守张须陀左膀右臂,两人以千人大破卢明月十万大军(搞笑的是“贾家楼四十六友”中居然以卢明月为原型弄出了鲁明星鲁明月或卢明星卢明月),那一战后秦琼晋升正六品建节尉,罗士信受何封赏没有史书记载,那还因为他当时属于秦琼的“副手”,但隋炀帝对罗士信的印象应该更深。
秦琼加入瓦岗军后,在童山之战中力挽狂澜,救了李密性命也救了瓦岗军:“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
瓦岗军败,秦琼程咬金等人重伤被俘,王世充直接以隋朝“皇泰主”名义封秦琼为“龙骧大将军”,但秦琼和程咬金根本就瞧不起他,带着牛进达吴黑闼阵前投唐,王世充的部将没有一人敢追。
加入唐军后,秦琼成了李世民的杀手锏:“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李渊对秦琼有多好,那是不用笔者赘述的,李渊送给秦琼金酒壶时写的那封信很有意思:“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秦琼身经二百战,流血数斛,这份勇悍,恰好印证了来护儿那句评语。秦琼的战友程咬金,也是当时超一流猛将,其善用的兵器是马槊而非板斧,裴元庆(历史原型为裴仁基之子裴行俨)虽然号称隋唐第三条好汉,但在关键时刻,还得由程咬金来救他性命。
要评选瓦岗乃至隋唐第一单挑勇将,那自然是非秦琼莫属,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李渊和窦皇后有四个嫡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四子元吉,三子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和宇文化及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址)加起来也打不过他,武功第一猛将,则应该是“善用马槊”的程咬金。
程咬金的生猛,即使仅看《旧唐书》。也能令人脊背发凉牙根发酸:“行俨先驰赴敌,为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乃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被马槊捅个对穿,程咬金还能撅断槊杆斩杀敌将,简直是三国时期马超与许褚的合体——即使是虎痴许褚,胳膊中了两箭也失去了战斗力,程咬金却能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杀敌救友,而且还能战斗到七十七岁,就是许褚穿越到隋唐,见了老程也得喊一声“大爷”。
秦琼勇,程咬金猛,这对好兄弟一直秤不离砣,而罗成的历史原型之一罗士信,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狠人”,罗士信之狠,狠到有点“凶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
把敌人首级抛起来,再用长枪接住挑着耀武扬威,这股子狠劲儿,在隋唐时期也算得上独一无二。
罗士信之狠,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他上阵杀敌的时候才十三四岁,自己也是小孩子,不是大胖子而是小瘦子,“短而悍,不胜甲”,也就是骨架太小撑不起盔甲),在投唐后攻打洛阳附近王世充据点的的时候,做法就很值得商榷:“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置于堡下,因令婴儿啼噪……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
杀无遗类,也就是不管男女老少鸡犬不留,“文雅”一点的说法,那就是“屠城”。
我们看隋唐小说,那里面的罗成冷面寒枪辣手无情甚至辣手摧花,可能就是受了罗士信所作所为的启发。
罗士信虽然心狠手辣,但忠诚和义气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他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进了《忠义传》,而另一位“瓦岗名将”王君廓,则是以歹毒著称——两唐书对王君廓的评语是“素险薄”和“内险贼”,也就是口蜜腹剑阴险歹毒:他先是鼓动庐江王李瑗造反,然后又第一时间剿灭李瑗,别人是“养寇自重”,王君廓是制造一个反贼,然后再灭贼图功。
庐江王李瑗就是看错了王君廓,这才弄得身首异处全家被诛,他跟王君廓的关系也是一百八十度大反转:“君廓故尝为盗,勇力绝人,瑗倚仗之,许结婚姻,以布心腹……(发现被坑后)瑗骂君廓曰:‘小人卖我以自媚,汝行当自及矣。’”
王君廓就是小说中“大刀王君可”的历史原型,但他绝不是什么“绿袍帅美髯公”,而是像贾诩一样阴毒,称得上“瓦岗第一毒将”。
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王君廓投唐后,都被李渊封为国公:秦琼上柱国翼国公(后为胡国公)、程咬金宿国公(后为卢国公,贞观年间加封上柱国)、罗士信剡国公、王君廓上柱国彭国公。
这四位瓦岗出身的大唐开国公,罗士信为唐捐躯,王君廓叛唐被杀,秦琼程咬金则尽享荣华富贵,直到武则天改唐为周,秦程两家依然封赠不绝,由此可见,勇猛之将在什么朝代过得都不会太差,而或狠或毒的名将,结局一般都不会太好,至于他们是伤了元气还是天和人和,一时间还真难以给出准确评价,最后我们只能问这样两个问题:瓦岗四绝中谁的武功最强?最后谁的官爵最高?
笔者查阅资料得出的结论,居然是秦琼武功最高,但官职却最低,这个结论您是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