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个褒贬不一的皇帝,褒奖他的说他开创了“贞观之治”,让中国人以大唐为荣。

贬低他的则是认为他打开了帝王之家手足相残的潘多拉魔盒,从此王储之争就一直是皇室萦绕不去的议题。

而且他不仅弑兄杀弟,还比父亲李渊成了太上皇,这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渊来说,并不是个好归宿。

于是他成为太上皇之后,还给李世民埋下了一个雷——30个孩子。这些孩子确实让李世民很为难,没想到武则天仅用一招就解决了。



被逼禅位成太上皇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古代的闲散王爷、太上皇其实是最理想的状态,既不愁吃穿,也不用太过努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然而实际上在古代,手中没点实力就很容易被欺负,管你是太上皇也照样让你干嘛就干嘛。

更何况是当年征战四方,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呢。

但是实力不够,那也没办法,谁的拳头硬说话才硬气,此前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多是二儿子李世民,军中部将多是听从他的命令。



李渊作为一个大领导,平时管好中层领导就行了,但若是这些中层不愿意,想要揭竿而起,那这个大领导也就成了摆设。

看看他身边的得力干将和智囊团,就知道他的实力不可小觑,武将有邱行恭、殷开山、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侯君集等。

智囊团这边有“秦府十八学士”,著名的房玄龄、杜如晦、丁志宁、许敬宗等,都是名垂青史的名士。

除了不断接纳人才到自己身边之外,他还将手伸到了后宫中,和后宫的妃嫔合作扩大势力。同时又发展了间谍业务,收买哥哥李建成身边的人,实时掌握李建成的动向。



随着唐朝的疆域越来越大,作为领导者的李世民收获的声望和奖励也越来越多。

李渊觉得现有的官职都不足以表彰李世民的功绩,还特设“天策上将”以资奖励,这个位置可是在王公之上,可谓是风头无两。

而此时的太子李建成呢?虽然也有些带兵打仗的战绩,人也聪明,但是此时他的重心并不在建功上,而是承担起王储的责任学习治国理政。

按理说哥哥治国理政,弟弟征战沙场,开疆扩土也是完美的搭配,但谁又愿意一直被人比下去呢?



李建成是嫡长子,在礼制天然地就拥有继承的权力。可若是他的名望和能力都很平庸,谁又会服他呢?

李世民虽然是次子,但也是嫡子,更何况自己战功赫赫,在民众心中的威望比李建成高得多,继承大通是众望所归。

并且有一些资料显示,在两人暗流涌动的时候李渊作为家长,明知两人矛盾却并没有做好正确的引导,只是适当平衡,甚至为了让李世民卖命,还说“你亦有成为太子的机会”。

这让李世民更加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另一边李建成感觉到了莫大的威胁,开始打压李世民势力,双方的矛盾已经人尽皆知。



而且此时李渊还来添一把火,625年,突厥人南下入侵,按照平常李渊都是派李世民去平定的,可是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地选择了李元吉

还将李世民的得力干将调到了李元吉的麾下,李世民的幕僚被调到别处效力,更得李世民心的房玄龄、杜如晦甚至被驱逐。

李渊这么做,核心就是两个字:平衡。

李世民功高盖太子,军权又集中他之手,万一他兵变,那成功率非常高。所以李渊要打压一下李世民的威风,顺便也将李元吉抬上来与之抗衡。



李渊的心思李世民自然能看清楚,但是次年一个奇特的现象给了他机会,那就是“太白经天”。

626年,借着“太白经天”的玄学李世民与心腹们谋划了“玄武门之变”,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成功。

兵变成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逼李渊退位。李世民的部将们先是以礼相待,请求李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被李渊拒绝。

之后大臣们又来劝解李渊禅位,又被李渊拒绝。直到两个月后,李渊才宣布禅位给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武则天一招解决

既然成了太上皇,那很多的事情自然不用他处理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被杀害,并且从宗室除名,他也无可奈何。

当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对于父亲刘太公很是尊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跪拜问候。

朝中大臣认为刘邦作为皇帝还下跪,就有点失体统了,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

刘邦也明白大臣的苦心,但自己的孝心不能没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名称——太上皇。



太上皇比皇帝的地位还高,但是没有实权,接受皇帝的跪拜就理所当然。刘邦用这个办法完美解决了阶级和孝道的难题。

然而到了李渊这里,他的运气可没有刘太公那么好,处处受限,唯有享乐李世民是不加干涉的,于是他就纵情于声色之中,在临终之前竟然留下了30个孩子。

这些孩子好歹也是皇子公主,生活条件自然是不能差的,但更令李世民头疼的是,这30个皇子公主没几个成材的,都是一些纨绔子弟。

整天惹是生非,还不断借着地位搜刮民脂民膏,成了国家的蛀虫。



李世民看不过去,想用一些办法除掉但又顾忌自己的名声,此前就因为玄武门之变落了个弑兄杀弟的坏名声,如今再杀30个弟弟妹妹,那暴君的名号更是躲不掉了。

为了名声,直到驾崩后李世民也没能将这根刺拔除,李治继承大统后对这些叔叔姑姑也是苦恼不已,都不愿意背上暴君的骂名。

最后还是武则天掌权之后,大手一挥下令解决这些不断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



她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杀。

入宫多年她就对这些皇室贵胄了解得清清楚楚,明白要斩草除根只能快刀斩乱麻。

李贞发动叛变,她指挥军队平叛,平叛之后罪魁祸首被处以抄九族判决;李元嘉对她不尊敬,抬抬手示意身边人拉下去斩了。

这种雷霆手段让傲慢惯了的李唐皇室感到恐慌,瞬间就乖多了,武则天得以在治国上投入更多精力。

然而屠龙者终成恶龙,武则天肃清了李唐皇室的蛀虫,自己家族的人却顶上了空缺,借着她的势力逐渐成长为国家的蛀虫。



总的来说,历史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知我罪我,唯春秋乎。

参考信息:

趣历史网: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下场究竟有多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