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我自然重拾楚辞,以作纪念。
其实这并非是“应景阅读”,对此厚重大著,我情有独钟,书桌上有枕边也有,常常翻阅乐而不疲,多年如此已成习惯。
楚辞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不但《离骚》《天问》气魄宏伟、构思瑰丽,其他篇章也一样辞采绚丽、色彩浓郁。读之让人怦然心动,其诗句特别是思想,都有一种强烈的穿透力。楚辞实乃是中华瑰宝,从古至今二千余年来,对它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顿,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我并非是一个楚辞研究者,充其量只是一个爱好者而已。几十年来虽爱不释手,却怯步在研究门槛之外,好奇地窥探门内的异彩纷呈。楚辞让我敬仰慕拜,却又让我心生胆怯。其诗句深奥难懂、枝节甚多、义项也多,非得考证辨析不可。我自知才疏学浅,往往浅尝辄止。例如《离骚》开篇第三句“摄提贞于孟陬兮”,就把读师范时的我弄得云里雾里,眼花缭乱,因为诗句的内涵已延伸到天文学科的星座学上去了。
虽然阅读费力,但楚辞魅力却让我心往神驰。且不说诗句的绚丽多姿,想象的瑰奇超凡,光从诗人的人格魅力来说,就足以让人倾倒了。
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可见其人格一直都是备受推崇。屈子人格魅力,尤见于其《离骚》之中。
他在这雄奇抒情长诗中,表述了自己不幸境遇、美好追求,以及对楚王昏聩多变、忠奸不辨的做法给予揭露。同时还抨击那些旧贵族,结党营私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诗人爱国主义精神、民本思想、美政理想和坚贞品格,熔铸成诗句感天动地震撼灵魂,让读者从中获得精神洗礼。
这类警世诗句在长达三百七十三行的诗篇中,到处可见,闪烁着精神的光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肯定知道忠言直语,会招来杀身之祸患,想隐忍不说却难以做到。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只要我的情操确实完美,长期饥饿憔悴何须伤感!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虽然不合于今人的时尚,我只愿意依照彭咸的风范(投水自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声叹息涕泪纵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倾心所爱慕的,纵然为她去死九次也不悔改。
从这些诗句中可见,屈原追求真理,坚守情操,不畏邪恶,以死抗争的大无畏精神,这种人格魅力流芳史册,激励后人。
屈原虽是古代帝王的后代,出生之时又是寅年寅月良辰吉日,这些优秀品质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天生高贵血统,他引以为豪,《离骚》长诗前四句,已有专门陈述。然而,最为可贵的是他没有陶醉其中,相反,用其一生去追求内在的美、品质的美、人格的美。即使在理想破灭,被削去官职,被排挤出朝廷,郁郁不得志时,他仍坚守美的人格操守,绝不向邪恶势力妥协。
我们再从《离骚》诗句中,听听他激荡的心声,真可谓是惊鬼神泣天地,一片忠愤之情光照日月。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逝,也不能仿效这种丑态。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纵然粉身碎骨也不改初心,岂因惩治我心放弃志向。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即使身处绝境濒临死亡,我回想初心使命,仍然不后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路曼曼征程十分遥远,我将上下求索真理。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春秋时代众多国家,至此仅剩七雄争霸。但是形势“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统一大业非秦即楚。
屈原不失时机、建立宪章、推行变法、举贤授能、澄清吏治,打击限制旧贵族势力,变革改善落后生产力,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他忠心耿耿,不遗余力。
然而,他触动旧贵族特权,于是遭到权贵的嫉妒倾轧。他们沆瀣一气,诬陷不断,使楚怀王“怒而疏屈平”。他受到排挤,不得再参与决策重大国事,他的“美政”理想,化为泡影,郁郁不得志离开郢都,流浪汉北。
木秀于林风必毁之。然而,倒下的只是木的躯干,其秀美风姿和品质,依然如故。
在他心目中的偶像仍然是品德纯洁无瑕的夏禹、商汤、周文王;他所向往的榜样还是耿直而又光明正大的尧舜。他最为鄙视的依旧是猖狂恣意的夏桀商纣。他强调“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们天生各自有所喜爱,我独好加强修养美德习以为常)为此,他常以秀花美草自喻励志,并采摘佩戴这些美好的象征物。表达他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哪怕以身殉国,也绝对不能放弃。
从他早期的《橘颂》可以看到高尚志趣、爱国情怀。
面对颇为可爱的橘树,诗人不但看到它的俊逸动人外表,他还透过外貌,对橘树的内在精神,潜心挖掘,精准发现,进而热情讴歌,这个过程,也是诗人以自己内在的品质,去衡量,观察思考、辨析橘树的蕴藏品质。用现代话语来说,诗人用自己的“三观”标准来托物言志。显现人格魅力。
那么屈原眼中,橘树有些什么高贵品质值得称颂呢?
其一“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生长南方国度)
其二“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皮色晶莹内质洁白,犹如君子担任道义)
其三“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头脑清醒独立于世,湍水横渡绝不逐流)
其四“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秉公无私美德昭昭,可同天地一样不朽)
橘不言美,其美自见。其实我们所见的正是诗人自身洋溢的芬芳大美。不是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吗?大美诗人心中的橘树,正是他理想中的美德化身。所以一往情深,热情讴歌。
诗人写出这么精美大气的《橘颂》,据说正是十七、八岁火红的青春年华,已见才气横溢、思想精粹、志向非凡。
那么,从《橘颂》到《离骚》,给后人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两首楚辞一长一短,长者2490字,短者仅152字,相差甚远。
两首楚辞一前一后,前者在青春年少时,后者在殉国投江前,时间跨度几十年。
但其作品和人品同出一辙,其精神风范和美好追求一脉相承。《离骚》直抒胸臆,《橘颂》托物言志,风格虽不同,魅力却一样。可以肯定地说,诗人若没有风华正茂时的“橘颂”情怀,也绝不可能有流浪江畔时的“离骚”绝唱。
美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大功告成,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屈原人格品质的形成,贯穿在他的人生全过程。特别与他青少年时候就立志崇善,追求美好分不开的。那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狂风恶浪之中,即使受到挫折、打击、排挤、流放,理想光芒仍然会明亮耀眼,不减当年;人格魅力依然高尚纯粹坚守如初。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志存高远心怀美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重温楚辞,思绪翻滚。
年轻的朋友们,“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挽着我不再年轻的臂膀,我愿与你们一起,再出发去求索。
作者简介
王俊康,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主席团成员。中共党员,回族,82岁。出版有诗集、报告文学集、儿歌童谣和《王俊康文集》《王俊康研究专集》(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编)。文学作品多次获省级和国家级大奖。长篇报告文学《涌动的生命激情》入选广东省作家协会编《守护生命——来自广东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报告》(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该书获广东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六届国家图书特别奖。童谣《小酒窝》《天下孩子共一家》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第二届、第四届童谣征集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天下孩子共一家》还获得广东省首届优秀童谣征集一等奖。
王俊康于2014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8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全民阅读模范个人”称号。王俊康词条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作家大词典》《苏州当代艺文志》《广东地方志》《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在2003年抗非典时期,党员作家王俊康义无反顾地进入医院,冒着被非典感染的风险采写了以钟南山为主的抗非先进集体,日夜兼程写下了鼓舞人心的万言报告文学《涌动的生命激情》(《光明日报》全版刊载、《人民日报》选载)。
17年后,疫情再次发生, 76岁的王俊康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再奔赴疫情前线参与战斗。但是,他依旧怀着炽热的初心,用文学作品参与抗“疫”,创作了《妈妈是我心中最美的花》《一个娃娃二十一个妈》《一二三 数大山》等抗击疫情主题的儿童诗歌和童谣,讴歌可爱的战士,激励与病魔搏斗的勇士,歌颂我们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