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春夏交替这段时间,真有点让人抓瞎。气温呼上去就快到三十度了,又经常忽冷忽热,整个人反倒容易乏、没胃口。这不,最近逛超市我还纳闷,豆浆摊的门口排长队,奶茶店天天新品上架,热乎的包子、凉皮和水果拼盘天天轮番上阵,每一样都写着“健康”“养生”,但我自己一轮尝下来,居然反而肚子时不时来点小状况。不得不承认,咱们日常里有些习以为常的小习惯,还真是有可能悄悄坑了自己一把!


一边琢磨这些琐事,一边和朋友闲聊,发现很多人其实都在犯一些容易忽略的饮食“大忌”,特别是在立夏之前这个敏感时期。今天就唠唠——立夏前哪些饮食习惯其实最该避一避?很多人都没留心,也别大意喽~

一、“夜宵万能论”——再晚也要吃点

身边的朋友九成都有夜宵习惯,尤其是熬夜刷剧、打游戏、加班到深夜的时候,总觉得嘴巴不忙着就慌。奶茶、烧烤、小龙虾、凉皮、泡面,点名哪个都有无数拥趸。我以前也觉得,反正白天太忙,晚上犒劳一下自己没啥毛病吧?


但说真的,等你熬成“夜行动物”了,胃才最诚实——半夜吃重口的,转天起来胃反酸、胀气、没胃口,嘴里一股味,皮肤还油得能出油田。据说立夏前的身体“阳气初生”,晚上还在消化这些高热量高油脂的宵夜,肠胃工作量直线上升,不仅没缓解饥饿感,反而让人更容易“浑身困”。

再说说成本问题!你注意没有,现在外卖夜宵动辄二三十起步,一单小龙虾、烧烤撸下来起码得六七十,还不算饮料的钱。一周来俩顿夜宵,钱包瞬间干瘪,然后还得花钱吃保健品“养胃”……合着是花钱买难受啊!

我用亲身试错告诉大家:多吃点蔬果、少油少盐的清淡小粥,肠胃和钱包都能表示感谢。嘴馋的话,提前把晚饭安排得丰富一些,晚间少吃夜宵会更舒服。


二、饭菜非要“冰镇才解馋”?——冷热混搭的迷惑快乐

每年快到夏天的时候,朋友圈和外卖平台最热的关键词出现了:“冰镇西瓜”“冰阔落”“冰粉”“冰镇小龙虾”……好像不加点“冰”,就不会有季节氛围。

我以前也疯狂追过一阵冰饮,尤其是那种冰镇豆浆、冰可乐,搭配个刚出锅的小笼包或者热鸡蛋饼,简直早饭顶配……咳咳,现在回忆起来,自己的肠胃真“勇士”,年轻那会儿早上铁胃抗一切。


可惜肠胃也有“青春期”,过了25岁以后,我发现只要一不留神早晚冷热交替,立马就胃胀反酸,还会拉肚子。中医说“春夏养阳”,立夏前后人体阳气开始外泄,肠胃实际上变得格外娇气。热的、油腻的食物一吃完,立马灌冰饮,冷饮刺激肠道,热量与寒气交锋在肚子里,一不小心就中招。

顺便小算一下,每年3-5月,冷饮店通常上新品,价格9.9到19.9不等,看着比奶茶便宜,其实一天下来两三杯也小百元没了,就换来个肚子不舒服,纯纯交智商税。

后来我慢慢调整,坚决不在主食或者油腻饭菜后立刻喝冰饮,如果实在嘴馋也先让冰饮“回点温”。水果也不往冰箱最底层冻、切得太凉才吃。这样虽然少了点“痛快”,但胃真的没怎么添过乱。


三、“蔬果大户”就健康?水果蔬菜反季节吃太狠也不妙

说到这个,我查了一下,现在市面上的蔬果真是什么时候都能买到。火龙果、葡萄、白草莓一不留神就是来自“遥远的温室”。不少人觉得,不论啥季节,蔬果多吃无害,甚至专挑贵的反季水果当健康投资。但我有种“反面教材”的感受。

去年春天特地买了反季节草莓,号称云南大棚特级,一盒78,酸甜度一言难尽,口感寡淡,吃多了还拉肚子……后来和水果店老板聊聊,他说这些反季蔬果对肠胃其实刺激更大,尤其立夏前后,身体本来就容易湿气重,加上反季水果多靠催熟和保鲜药剂,不仅新鲜感一般,还容易出现肠胃“小暴动”。咱们老祖宗讲究“应季而食”,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了,我本人又忍不住便宜,时不时还会买点超市特价反季水果。但后来选购时多长个心眼,先闻闻气味,摸一摸软硬度,新鲜的才下手。另外真想解馋,可以等自家周边季节成熟时候再吃,既便宜又更好吃。

补一句,贵的不一定好,不要因为贵就盲目入手,尤其是小朋友和肠胃不好的人,这种反季蔬果真得悠着点吃。买菜嘛,挑本地、刚下市的,比“潮流进口货”靠谱不少。


说到底,我自己尝试了那么多新潮吃法,最后回归健康和省钱,还是得靠老一辈的“节气智慧”:能不熬夜,尽量按时吃饭,不要主食和冷饮轮番刺激肚子。应季蔬果等得起的多等两天,冰饮也别太贪凉,夜宵啥的慢慢戒。身体是自己的,钱包也是自己的,健康和荷包兼顾,是成年人的大智慧!

最后唠一句,立夏前真的屏蔽一下不健康的餐餐夜宵、冷热交替、疯狂反季蔬果,会发现身体没那么难受,钱包也挺开心。有啥省钱又养胃的好方法,欢迎留言区随时交流,互相种草拔草,大家健康过夏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