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请星标本公众号」


当人均 12 元就能在火锅店实现 “野菜自由”,当海底捞、巴奴等连锁巨头纷纷推出 “荠菜鸡肉滑”“春日脆嫩笋蔬拼盘”,当小红书上 “野菜自助火锅” 笔记突破万篇、抖音话题播放量逼近 5 千万.......

这场从贵州山野蔓延至全国餐桌的 “吃草狂欢”,究竟藏着怎样的消费密码?为何曾被视作 “土味” 的蒲公英、马齿苋,如今成了火锅人竞相追逐的 “流量密码”?

01

这次,火锅人又盯上了“野菜”

野菜通常指可直接食用的野生植物,它们生长在野外,未经过人工栽培和干预,纯粹是自然生长而成。

这些年,这种 “土味蔬菜” 的搜索热度一直呈攀升态势。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乡土食材”“怀旧菜系” 相关搜索量年均增长 47%。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野菜的讨论热度也在持续升温。

据小红书数据显示,野菜相关笔记同比增长380%,“野菜美学”“氛围感野餐” 成为新兴话题。其中围绕 “挖野菜”“挖野菜的乐趣” 等话题已产生近2.5 亿浏览量。

随着 “野菜” 热度增长的势头越发迅猛,越来越多的火锅店和品牌盯上了“野菜”,开始深度挖掘它的市场增量。

1、一方面,野菜自助火锅开始在市场上风靡,引发了不少关注。

在小红书上,野菜自助火锅相关笔记已近万篇;抖音上,其相关话题的播放量也接近 5 千万。


随着野菜自助热度的不断攀升,它的搜索量也在持续增加。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以来,“贵州野菜”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3 倍,“野菜火锅”“野菜自助” 均成为热搜词,重庆、成都、上海、南宁、深圳用户对“贵州野菜火锅” 的关注热度位列全国前五

所谓野菜自助火锅,是一种以野菜为主要特色食材的自助火锅形式。目前,这种类型的火锅店在各个城市都有出现。


根据海西晨报报道,位于仙岳路江华里的某家火锅店,设置了 “野菜无限自助”,吸引了不少顾客。

这种野菜包括观音菜、豌豆苗、田七菜、田七苗、面条菜、紫背天葵等各种各样的品种,且均为 “贵州空运野菜”。

在广州,有一家牧房菜谷・打边炉野菜自助火锅店,老板将鸡火锅和野菜自助进行了融合。每人只需 10 元,就可以享受 20 种时令野菜,而且这些野菜都是老板自家农场野生种植的。


除了上述野菜,店内还设有茶位、调料、米饭、时令水果、冷饮、儿童小吃 6 大免费区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

在北京,陈氏豆米火锅店在大众点评上推出了 12 元 / 位(包含蘸水和米饭)的自助野菜套餐,也成了不少博主的打卡之地 。

从小红书的笔记内容中,我们发现南宁、厦门、贵阳等城市也出现了价格为 18 元、12 元等不同价位的野菜自助火锅,柜台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野菜,给人一种尽情吃 “草” 的阵势。

目前,就连王富贵酸汤火锅也开始紧跟这股风潮,上新了 18 元的时令野菜无限续自助服务,为火锅菜品增添了丰富度。并且在野菜柜旁设置了简介栏,标注着:“源于山野,自然新鲜”“山间野菜,一次吃过瘾” 等字样。


2、另一方面,野菜也成了连锁火锅品牌掘金的对象。

若论最早挖掘山野食材,山野火锅品牌当仁不让。以 “山系火锅首创” 自居的三出山,自创立起便深入山野发掘筛选食材,把大山深处限时尝鲜的山珍野菜端上城市餐桌,像鲜羊肚菌、山苏叶、姜柄瓜等小众野菜,都成了餐桌上的特色美味。


山缓缓同样主打野菜、菌菇与牛肉,始终强调自然健康的饮食理念。此后,丛山野、山茑茑等山野火锅品牌也纷纷跟进,引入鲜薄荷、羽衣甘蓝等野菜,不断吸引食客尝鲜。

在这些山野火锅品牌的带动下,不少火锅连锁巨头也在今年开春将目光投向 “野菜”。最先登场的荠菜,成为众多连锁品牌创新的灵感来源,催生了一系列 “荠菜 +” 菜品。

珮姐重庆火锅将新鲜荠菜与鸡肉、荸荠搭配,推出荠菜鸡肉滑和荠菜马蹄丸子; 辣伍鲜毛肚火锅把荠菜的鲜嫩融入春卷外皮,打造出荠菜春卷; 鸿姐老火锅则把荠菜包进馄饨,推出荠菜馄饨。 紧接着,云山雀鲜舂鲜货火锅将现舂野菜和鲜果融入锅底,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也上新了荠菜嫩牛肉滑。


3 月份,海底捞、巴奴、左庭右院更是集中发力,各自推出 “野菜系列” 新品

海底捞在上海举办 “春风无忧食装周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五款春季新品,其中 “春日脆嫩笋蔬拼盘” 尤为亮眼,汇聚了武夷山脉毛竹春笋、乌蒙山水果清芹、晶莹苹果丝瓜、脆爽鸡腿芥蓝四种野菜。

左庭右院推出的长寿乡蔬菜拼盘,包含豌豆尖、马兰头、枸杞头和青菜苔四种新鲜时蔬。

巴奴毛肚火锅的春日菜单里,有来自香格里拉高海拔山区的莴笋尖、云南的小叶苦菜,还有低热量的玉米笋、带着山野清香的紫背菜,每一样都透着自然的气息。

02

野菜火锅强势出圈,凭什么?

火锅业掀起 “野菜风”,本质是消费趋势、行业竞争与社会情绪共振的结果。这股风潮的背后,既有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也暗藏着行业突围同质化困境的焦虑,更折射出都市人对自然与乡土的集体乡愁。

1、健康焦虑催生 “野菜热”,都市人开启 “吃草自救”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对 “重油重辣” 的锅底产生健康焦虑。

2024 年数据显示,18-35 岁群体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五年前增长 120%,火锅汤底(尤其是麻辣、菌汤)嘌呤含量超家常菜 5-8 倍,被年轻人调侃为 “痛风套餐”。

于是,“低卡火锅” 和 “养生火锅” 开始备受关注,成为火锅新的细分势力。如 2025 年消费者调研显示,18-35 岁客群对 “低脂锅底” 的需求同比增长 23%。

野菜自然成为火锅品牌强化健康属性的优质载体。

其一,野菜多生长在自然环境中,一般较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是相对绿色、天然的食材; 其二,许多野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像马齿苋、蒲公英等,对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其三,野菜营养元素丰富,属于 “天然保健品”,例如荠菜的钙含量是牛奶的 3 倍,马齿苋的 Ω-3 脂肪酸堪比深海鱼类。

因此,火锅店在上新野菜时,必然会主打 “自然、新鲜” 的概念:


首先,强调野菜 “自然生长、未经人工干预” 的天然属性,像 “源于山野,自然新鲜”“大山深处限时尝鲜” 等宣传方向,很契合消费者对健康、原生态食材的追求; 其次,突出部分野菜的药用功效(比如清热解毒),将其包装为 “低卡”“养生” 食材,以此吸引注重健康管理的人群(比如 Z 世代、银发族)。

2、行业内卷倒逼创新,野菜成 “低成本差异化” 武器

近些年,火锅行业内卷已成为常态。2024 年全国火锅门店数量突破 52 万家,但全年净减少约 1 万家。其中,一线城市门店数同比下降 8%,而三四五线城市仍保持 3% 的增长。

为了生存下去,打破同质化的禁锢,火锅品牌不得不尝试在锅底和食材方面创新。

这一次,它们将目光锁定在 “野菜” 这一食材,使其成为火锅的新标配。

如海底捞 “春日脆嫩笋蔬拼盘”、小龙坎 “马齿苋拌木耳” 等菜品的推出,正是对野菜食材的深度开发。

野菜之所以成为火锅品牌的首选,与其高毛利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密不可分:

其一,相比普通蔬菜 30%-40% 的毛利率,野菜毛利率可达 60%-80%,显著提升菜品利润空间; 其二,供应链的成熟为野菜普及奠定基础。贵州通过 “黔货云仓” 模式,将野生蕨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缩短至 48 小时;云南建立 30 万亩野菜种植基地,实现紫背菜、刺五加等品种的全年稳定供应,解决了野菜季节性强、运输损耗大的痛点。

3、乡土情怀的集体投射,都市人寻找 “味觉原乡”

野菜的走红,本质是一场集体乡愁的狂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80 后、90 后对童年记忆中的 “土味” 愈发怀念。

野菜的 “野生” 标签恰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代偿 —— 当都市白领在 CBD 吃着 58 元一份的冰草时,潜意识里是在为 “逃离城市” 的幻想买单。这种“花小钱买野趣”的心理,让野菜火锅成为经济寒冬中的 “情绪解药”。

因此,从需求端能清晰看到野菜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据美团研究院《2024 春季餐饮消费报告》显示,含野菜元素的火锅订单量同比激增 179%,其中 “Z 世代 + 银发族” 联合消费群体占比达 34%。

为承接这波需求,火锅店围绕 “山野春菜” 打造三大流量抓手:

其一,以低价门槛(12-18 元 / 位)降低尝鲜成本,通过 “无限续”“多品类” 满足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尝鲜心理; 其二,连锁品牌推出平价野菜套餐(如陈氏豆米火锅 12 元自助野菜)或高性价比拼盘(左庭右院长寿乡蔬菜拼盘),兼顾品质与价格,覆盖学生、白领等大众客群; 其三,不少火锅店以 “原产地直供” 为卖点(如首店落地野菜核心产区),或聚焦山野野生菌、森林系场景,打造 “自然乌托邦” 式用餐体验,强化 “野生感” 与稀缺性。

4、政策东风助推产业升级,野菜从 “田间” 到 “餐桌”

政策层面的支持,为野菜产业注入强心剂。贵州省出台《野生蔬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30 万亩野菜基地,打造全国野生蔬菜生产大省。

在政策扶持下,六源鲜等企业实现了野菜的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每天向全国供应上千斤野菜。

地方政府也将野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毕节市通过电商平台将野生蕨菜销往全国,带动 1.5 万人就业;成都郫都区推出 “野菜研学游”,将采摘、烹饪与文旅结合,单季创收超千万元。这种“农业 + 文旅 + 餐饮”的模式,让野菜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引擎。

03

野菜的增量不止火锅

除了火锅品牌,其他品类餐馆也在挖掘野菜带来的市场增量。在云南菜系领域,就涌现出一批主打山野菜的菜馆。比如在昆明,甜竹林思茅野菜馆小有名气。

这家菜馆没有传统菜单,仅在进门口设置一个玻璃冷藏柜,里面摆满水芹菜、四角豆、藕带、芭蕉花、竹叶菜、洋丝瓜尖等新鲜野菜

顾客进店后,服务员会对着冷藏柜耐心介绍每一种野菜,说明哪些适合清炒、哪些适合炖汤,让顾客自由挑选。选好后,服务员把信息告知后厨,厨师现场配菜,用猛火快速炒制。

在华阳,泗悸野菜馆也颇具特色。门店采用中式装修风格,菜品原料以野菜为主,像人参菜、马齿苋、养心菜等。其中,野菜包子、野菜饼子凭借高颜值,收获了不少食客的喜爱。

在成都,巴山坡野菜馆推出的 1 元一个野菜馒头,在当地很有名气。馒头麦香与野菜清香交织,咬一口满是浓郁的野菜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麻辣烫赛道也没落下。杨国强将野菜加入菜单,推出 “0.1 元春菜自助”,涵盖香椿、黄瓜花等经典野菜。

茶饮领域,野菜同样备受青睐。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开发出薄荷柠檬茶、苦瓜柠檬茶等野菜风味饮品。这些饮品在夏季推出时,凭借清爽解腻的口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市场上还涌现出一批野菜类细分品牌。2016 年创立的馋野野菜水饺,隶属黑河市绿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品牌以 “野菜 + 零售 + 水饺” 模式,衍生出速冻野菜水饺、火锅野菜涮品、野菜半成品菜品等产品。

在广州,野有饭・野菜炒饭专注于野菜炒饭。他家的炒饭选用新鲜优质食材,绿油油的芥菜等野菜夹在晶莹饱满的饭粒中,再搭配精心准备的配菜、爽口小菜和营养汤汁,香味独特,让人吃出了家的味道。目前,品牌已在全国开设多家连锁门店。

邯郸市的野尚膳野菜包子,以野菜馅包子为主打产品。食材选用富含营养的优质天然野菜,坚持现包、现蒸,在河南等地不断拓展新店。

除了这些,各地还衍生出不少特色野菜吃法。河南蒸菜讲究 “万菜皆可蒸”,春季有槐花、榆钱、荠菜,夏季则换成菠菜、苋菜、茼蒿。在西北,沙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凉拌沙葱、沙葱炒蛋、沙葱饺子、腌渍沙葱等做法层出不穷。

04

野菜餐饮的局限性

虽然野菜是很多餐厅的引流利器,但它的局限性也十分显著。

其一,供应周期短,难以形成稳定经营。

槐花仅在春末绽放,荠菜的最佳赏味期不过半月,这种极强的季节性让餐厅难以实现菜品的常态化供应。

不少主打野菜的餐馆,到了淡季只能被迫更换菜单,或用速冻野菜替代鲜品,导致口感大打折扣,消费者复购率直线下滑。

即便采用温室种植,野菜的风味与野生状态相比也相差甚远,难以满足食客对 "山野本味" 的期待。

其二,食品安全风险暗藏隐患。

野外生长的野菜易受土壤重金属、工业污染影响,曾有检测机构发现,靠近公路的蒲公英铅含量超标 1.5 倍。

此外,许多野菜与有毒植物外形相似,比如误将毒芹当作水芹菜,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餐厅严格把控采购渠道,消费者对 "野生" 食材的安全性疑虑仍难以消除,尤其是家庭聚餐、商务宴请等场景,食客往往更倾向选择常规菜品。

其三,口感与受众存在天然隔阂。

马齿苋的酸涩、苦菜的浓烈苦味,让不少习惯温和口味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某连锁品牌推出的苦菜沙拉,上市首月差评率高达 40%,最终被迫下架。

同时,野菜的烹饪方式相对单一,多以清炒、凉拌为主,难以像普通蔬菜那样实现创意化、多样化开发,容易让食客产生味觉疲劳。

这些局限,让野菜更像是餐饮赛道里的"双刃剑"—— 既能凭借新鲜感吸引流量,也可能因供应、安全、口味等问题,成为品牌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扬长避短,把野菜从 "网红食材" 转化为可持续的经营亮点,考验着每一位餐饮从业者的智慧。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餐饮O2O商学院4--6月课程表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加微canyinjun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