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民刘先生在永辉超市购物时遭遇了一件“糟心事”——他购买了一包标价7.96元的淡虾米,支付100元现金后,超市却收取了8元整,仅找零92元。这看似不起眼的“4分钱”差价,却引发了广泛讨论:超市是否有权“反向抹零”?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事件回顾:超市“反向抹零”引质疑‌

刘先生表示,他在永辉超市金源时代店购物时,发现商品标价为7.96元,但实际支付时却被收取8元。他质疑超市为何不按实际价格结算,而是“四舍五入”多收4分钱。

对此,永辉超市回应称,这并不是“反向抹零”,而是一种“积零换整”的结算机制。由于银行已不再流通分币,超市在现金交易时,会将价格末尾的分位数四舍五入,以方便找零。

‌2. 超市解释:为何要“四舍五入”?‌

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分币在市面上已基本退出流通,超市在现金交易时确实存在找零困难。因此,他们采取了“四舍五入”的方式,即:

  • 0-4分‌:向下抹零(如7.92元收7.9元)

  • 5-9分‌:向上进位(如7.96元收8元)

超市还表示,如果顾客对“四舍五入”有异议,可以凭购物小票累计多付的零钱,到服务台兑换等值现金。此外,超市已对收银系统进行优化,今后“1分到9分”部分将不再收取,统一“向下省略”。


‌3. 消费者质疑:是否侵犯权益?‌

尽管超市给出了解释,但不少消费者仍对此表示不满:

  • “明码标价”是否应严格执行?‌ 既然商品标价是7.96元,为何实际支付时却变成了8元?

  • 是否侵犯知情权?‌ 超市在结算时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四舍五入”规则,导致部分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收钱。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如果超市未提前公示“四舍五入”规则,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4. 行业现状:无现金时代,零钱结算如何优化?‌

事实上,类似“抹零”或“四舍五入”的情况在零售行业并不少见。由于分币流通减少,许多商家为提升收银效率,会采取以下方式:

  • 现金交易‌:部分商家选择“抹零”或“四舍五入”

  • 电子支付‌:按实际金额结算,避免找零问题

然而,随着无现金支付的普及,消费者对价格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家在制定结算规则时,应当更加注重公开透明‌,避免因“几分钱”的争议影响品牌形象。


‌5. 如何平衡便利与公平?‌

此次事件不仅是一次关于“几分钱”的争议,更引发了关于‌消费公平性‌和‌商家诚信‌的讨论。未来,商家在制定结算规则时,可以考虑:
✅ ‌提前公示规则‌:在收银台或购物小票上明确标注“四舍五入”或“抹零”政策
✅ ‌优化支付方式‌:鼓励电子支付,减少现金找零带来的争议
✅ ‌加强消费者沟通‌:如遇顾客质疑,应耐心解释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几分钱”看似小事,却关乎消费者的信任与商家的诚信。在无现金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商家更应注重交易的透明与公平,避免因“零钱问题”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你怎么看?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反向抹零”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永辉超市反向抹零引争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