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湖南文旅一觉醒来“天塌了”!
4月28日,湖南某服务区内,就上演了一出“强买强卖”事件,而且对方不仅嚣张跋扈,更是无视法律,扬言哪怕报警自己都不怕。
就连当事人想要通过网络维权时,也遭到了对方的恶意投诉,直接导致视频被迫下架。
那么,这个人为何如此嚣张?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修车被阻
在这天,一辆大货车就驶入湖南官庄服务区,可是因离合器故障需要紧急维修,为了避免高昂的服务区维修费用,司机就自行联系了熟悉的修车师傅。
可维修刚启动时,两名男子就突然闯入,红衣男子更是厉声呵斥“说了不能修就不能修”,然后另一人就直接钻进车底抢夺工具零件。
面对这样的“霸权主义”,司机坚持认为自己有权修理,更是询问不能修的原因,可对方在面对司机“凭什么阻拦”的质问,不仅没有进行解答,反而是还挑衅道:“你要报警就报警,打哪个电话都可以!”
很快这段视频就被传到了网上,而且根据现场监控显示,红衣男子不仅用脚踩住被拽出的刹车片,还以“无高速救援资质”为由威胁安全责任。
更是根据知情者透露,服务区此前便存在“外来维修需报备并缴纳200元劳务费”的潜规则,而这场冲突,或许就是因为司机未履行此“流程”直接相关。
不过,这件事情很快就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用讽刺的口吻说服务区简直像“索马里”,还有人强烈谴责汽修厂人员的行为,认为他们如同“车匪路霸”一般。
毕竟服务区这种不讲道理的阻拦,不仅侵犯了司机的正当权益,还严重破坏了大家对服务区,甚至整个公共服务行业的信任,一些网友发帖说,以后要快速通过湖南,只保证吃饱饭和加满油,不在湖南游玩。
甚至还有网友创作了顺口溜:“宁绕湖北三百里,不走湖南三公里”,这些言论让湖南的旅游名声受到负面影响,而且当事件发生后,湖南文旅官方账号评论区就涌入数万条调侃留言,大家纷纷戏称五一不敢去湖南。
类似事件
而且当这件事情持续发酵后,更多的行业黑幕也是浮出了水面,湖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多采用承包制经营,维修业务往往被外包企业垄断。
以2023年吉庆服务区事件为例,承包方曾以“文件规定”为由阻止司机自修,虽然后来被证实纯属虚构,但涉事企业最终被双倍扣除10万元保证金。
而且在2024年12月,在湖南株洲醴陵服务区,一位女司机联系厂家来保修车辆,也同样被服务区承包的汽修厂阻止,最后不得不报警才解决了问题。
更是有司机爆料,在湖南某服务区搭电收费80元,自行找人却被阻拦,最终被迫支付700元,而且在另一案例中,更换车灯被索要上千元,商家声称“明码标价”却拒绝提供定价依据。
更为讽刺的是,服务区官方解释“200元劳务费”时,竟称是“提供工具和人员协助的费用”,但实际操作中即便司机自主维修仍需缴纳。
虽然说高速公路将服务区承包给私人投资者,可能会更好的提升效率,可却因监管缺位形成“独立王国”,而且承包方为收回动辄数百万的投标成本,往往通过抬高物价、强制消费等手段牟利。
以山东某市12345热线外包项目为例,3年服务费高达1.29亿元,这也因此暴露出公共服务外包中的寻租空间。
后续处理
最让人不可置信的是,当司机遭遇事件后,想通过网络曝光现场视频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是没多久,他的视频就被投诉下架,理由是侵犯了肖像权,因为没有给视频里的人打码。
尽管汽修厂解释说修车师傅没有高速公路救援的专门资格证,万一救援过程中发生事故,他们要负责任,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合理,仔细想想,好像是为了掩盖什么,故意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
不过面对舆论的压力,湖南省交通厅已启动调查程序,他们参考吉庆服务区事件处理经验,可能对涉事企业处以保证金扣除、经营权暂停等处罚。
但从长远看,根治乱象仍然需要系统性改革,这时北京交通大学专家建议,应建立服务区星级评定制度,将消费者投诉量与承包费挂钩,同时强制要求服务区公示维修价目表,并引入第三方价格审计。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普及正倒逼服务区转型,根据长沙汽车后市场调研显示,当前78%的维修点缺乏电池检测等核心技术能力,传统依赖机油更换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主要信息来源:
抖音账号:法治进行时
抖音账号: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