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打工人的吃饭困境。
是的,每天决定吃什么,是一种困境。
不吃,很显然,会饿。
吃,我是真的
萎了。
就是一种
已经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对那件事已经没什么欲望了,
但是又12点多了,
硬着头皮例行公事一下吧
的萎感。
我现在发现了,
打工人的午餐不可能三角——
便宜、好吃、不费劲。
以上三个,
你最多只能选两个。
这些年为了维持生命体征,
大家也是各有各的努力。
01
好吃+不费劲=贵
刚入职一家公司的时候,都有过迫不及待要解锁周边地图的新鲜劲。
从日式定食吃到中式炒菜,想保持三菜一咖的水准,钱包一个星期就会报警。
而且在饭点想在写字楼附近堂食,坐电梯得排队,吃饭拿号得排队,吃完饭在便利店买点啥也得排队,由此可得,午休=罚站。
退而求其次,点外卖。
但外卖的问题是,神券膨胀得不够。
想要好吃还不费劲,代价就是爆点金币。
02
便宜+好吃=费劲
为了省钱,选择自己带饭这件事,我做过的努力是,从买菜到放弃。
上了一天班,挤一个小时地铁,强撑着把菜从快递驿站拎回家,我得在椅子上瘫着缓俩小时。
一想到第二天还得提前早起一小时,炒菜做饭,拎着饭盒去公司,中午跟十几个同事玩微波炉卡位赛…
同样是吃预制菜,至少外卖的口感及格,
自己精心调制的预制菜,干净,卫生,难吃。
03
便宜+不费劲=难吃
如果你想便宜又不费劲,欢迎来到白人饭的世界。
我一度认为白人饭就是最适合牛马的午餐——
鸡胸肉、生菜叶、胡萝卜、彩椒、藜麦。能生吃的直接生吃,不能生吃的煮煮就吃。
直到我看到了做猪食的直播。每一顿都是农家的当季蔬果,你还没吃上的笋,猪已经吃上了。
有多少打工人,想和猪猪拍一回变形计?
吃白人饭,轻盈了,健康了,省事了,问题是:
嘴说“确实是吃过了”,胃说“没什么感觉”。中午吃一顿白人饭,嘴和胃能对账对一宿。
04
好在还有拼好饭
先别急着喷。
上一次能让我花个位数就能吃一顿饱饭,还是十年前外卖行业百团大战的时候。
拼好饭的低价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减量或低质,而是有一个成熟的商业逻辑。
传统的外卖模式是咱们各自点餐,商家依次备餐,骑手按序配送。这种点单模式,可以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会增加商家的各项成本。
拼好饭的模式下,咱打工人组团拼团下单,商家可以集中精力准备更少的品类,骑手再统一配送,有效节省了各个中间环节的成本。
拼好饭的这种模式,就很适合以现做、平价、量大管饱的方式,让做饭的、送饭的、吃饭的,都开心。
基于这个低价逻辑,拼好饭的商品和正常外卖商品是没有区别的,大伙能在拼好饭的页面,看到很多平时常吃常喝的老熟人牌子,点回来依然是熟悉的分量熟悉的味道,只是价格更招人喜欢了。
“每天吃啥”这个问题,真的让我头疼到我一度在想,人为什么还没把吃饭这件事进化掉?
或者像猫粮狗粮一样,做出一种可以直接温水送服的人粮,每个月无脑买上一大包,每顿饭拿量杯挖一勺吃。
嫌吃饭麻烦,其实无非就是既舍不得自己,又舍不得钱包。
不过,好在还有拼好饭,能让我不用做取舍,也能吃爽每一顿饭。
本文系“西二旗生活指北”原创
转载请标明出处
制作:编辑部
微博:西二旗生活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