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90篇原创笔记
前言
有人说,现代年轻人的世界,只有两件事:
“关你啥事”和“关我啥事”。
他们似乎正以不入局的态度,冷眼旁观着一切。
作家余华也在一次采访中说:“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冷漠。”
而在我看来,冷漠无关对错,只分主观还是被动。
尤其在单位里,保持清醒的冷漠,本身就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01 被动冷漠,并非一种过错
你会不会怀念上学时的室友,或者从小一起长大的村里邻居?
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久别重逢的人,即使一见如故,却也很难找回当初的那种感觉?
因为,你怀念的不是具体某个人,而是当初那种热情能融化一切的氛围。当棱角被沧桑磨平,代价就是失去心性的纯净。
很遗憾,职场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你让别人在你心里占据一个位置,你为每一段关系、每一项工作付出所有热情和努力,甚至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只求得到认可。
渐渐的你会发现,过度热情,反而容易收获伤害。
你才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进入你的生活圈,你也终将失去耐心,逐渐远离无谓社交。
你依旧善良,但你学会了用冷漠给善良披上一件外套。
别内疚,当你不再被情感左右,理性评估所有关系的价值,这不是冷酷,而是在现实面前学会自我保护,更是证明你变得成熟。
02 清醒冷漠,也是一种智慧
40岁后,你应该不难发现职场和生活的真相:
从来没有非黑即白,很多事情都在妥协中求生存。
既如此,又凭什么将冷漠看成贬义词?更何况:
清醒的冷漠,本来就是无数人被岁月锤炼后才领悟的一种智慧。
网上说,麻省理工有一句校训:
“睡眠、学分和社交,你只能选两样。”是啊,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怎么可能万事都能完美?
单位里,你再努力,也不可能让每件工作都无可挑剔;
生活中,你再热情,也不可能让每个人对你心存感激。
时间久了,你便明白:
单位里,把事做好,胜过把人哄好;
生活中,保护自己,强于迎合他人。
03 学会冷漠,才能过得从容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揭示了一个职场真相:
“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利器。”
当你对同事鸡毛蒜皮的八卦免疫,对上级情绪化的指责闭目塞听,对自己过度的责任心及时叫停,恭喜你,保持这份清醒的冷漠,足够让你在单位活得从容。
有句话说得好:
“人到中年,就要学会做减法。”
就像我的亲身经历足以证明:
将刷屏回复“收到”的工作群设置免打扰;把三观不合的领导踢出通讯录;和眼里只有利益的同事形同陌路,并不会影响工作效果,也不妨碍合得来的人仍然亲近。
生活本就很辛苦,职场内耗,更不值得成为困扰。
必要的冷漠不是刻意疏离,而是让生活变得轻松。毕竟,只有丢开那些不值得投入精力的人和事,才能更专注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本身。
写在最后
作家周国平说:
“太热衷于搞关系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成就。”
单位里,人际关系也永远是绕不开的难题。而中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
知道该对什么热情,又该对什么冷漠。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