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总有一群孩子因家庭原因而缺少陪伴与关爱,他们就是留守困境儿童。在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有这样一支充满温情与大爱的队伍——“江水溢爱”妈妈团。她们应需而动,集结多方力量,以“六个一”计划为指引,用实际行动为28名留守困境儿童编织起一张温暖的守护网。
应需而建爱心联盟 “六个一”编织成长守护网
在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的街巷阡陌间,生活着128名留守困境儿童。他们或因父母远行谋生,或因家庭变故,在成长路上缺少了至亲的贴身呵护,眼中难免流露着对关爱的渴望。为了让这些孩子在成长的沃土上汲取温暖与力量,长江路街道凝聚司法局、公安、教联体、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组建了充满温情的“江水溢爱”妈妈团。这支爱心队伍以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六个一”计划为行动纲领——共读一本启迪心灵的好书、开展一次敞开心扉的谈心、观看一场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参与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度过一个温馨难忘的生日、助力完成一个小小的心愿,从精神关怀到生活陪伴,全方位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脚步丈量需求 多元活动赋能成长
“江水溢爱”妈妈团的成员们深知,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团队启动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目前已走访了28个困境家庭孩子。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她们与孩子亲切交谈,细致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内心的想法和情绪,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寒暑假学习规划和陪伴成长计划,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贴心引路人”。
为了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更加丰富多彩,“江水溢爱”妈妈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她们带领孩子们走进淮阴区检察院,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在那里,孩子们穿上小小的法袍,坐上庄严的审判席,亲自扮演法官角色,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与神圣,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邀请孩子们参加长江路街道三朱村的“暑假安全教育宣讲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为孩子们的假期安全筑牢防线。同时,团队还关注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举办了4场家长夜校活动,邀请孩子的监护人参与,通过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凝聚多方合力 结对机制传递温情
在关爱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当孩子与家人出现矛盾、在成长中遇到困惑时,“江水溢爱”妈妈团从不孤军奋战,而是充分发挥联动优势,联合学校、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携手街道、村妇联、心理老师等多方力量,共同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大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关怀,为孩子们驱散成长中的阴霾。
为了让关爱更加精准持续,团队采取了结对关怀的方式。学校与老师对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江水溢爱”妈妈团成员与监护人、孩子分别对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团队成员常态化开展走访,让关怀如春日细雨般,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及时捕捉他们的需求和变化,让温暖时刻相伴。
蜕变见证成长 点滴关爱书写答卷
“江水溢爱”妈妈团的付出如同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种子,如今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一对一的精心关爱下,许多孩子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曾经成绩不稳定、缺乏劳动意识的孩子,在“江水溢爱”妈妈团的鼓励和引导下,变得勤奋刻苦,主动参与家务和班级劳动,用汗水收获成长的喜悦。
某小学四年级的小龙(化名)便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典型。10岁的他,曾因父母离异,生活陷入阴霾,与外公外婆的相处也充满矛盾,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在学校里更是调皮捣蛋,影响课堂秩序。“江水溢爱”妈妈团成员——长江路街道妇工委主任丁国霞得知情况后,迅速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心理老师定期为他进行心理疏导,解开他心中的疙瘩。丁国霞经常上门陪伴,给他讲故事、辅导功课,带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感受到久违的关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龙(化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成绩从十几分跃升至七八十分,语文成绩从二三十分提高到九十分,在劳动中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劳动小能手”和“进步之星”。他的蜕变,让老师和家人惊喜不已,也让“江水溢爱”妈妈团的成员们倍感欣慰。
长江路街道“江水溢爱”妈妈团用爱与责任,为留守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她们的行动,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关爱对孩子成长的力量。相信在她们的持续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爱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笑容,迎接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江水溢爱”妈妈团织就温情网 28名留守儿童绽放成长希望——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关爱行动纪实
通讯员:胡业石 丁国霞 周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