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徐汇区教育局联合区域文化资源推出“音乐+思政”特色育人项目,通过沉浸式艺术体验、跨时空历史对话与多场景实践教学,打破学科边界,全面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


学生观看演出

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反复传唱、叙述、想象和建构,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日前,二百余名徐汇学生在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震撼演绎中,开启了一场跨越90年的“音乐思政”之旅。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以震撼的舞台演绎拉开序幕:聂耳创作手稿的光影与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交织,1935年上海街头的历史画面投射于剧院穹顶。当同学们与青年演员隔空对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激昂的旋律与铿锵的誓言点燃全场爱国热情。


演出场景

活动现场设置了“争章互动体验”,通过任务单引导青少年深入探究歌曲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义勇军进行曲》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歌词中哪些部分最能激发爱国情感?”等问题,让队员们在艺术欣赏中主动思考。



写感言

动人的故事也鼓励着在座的师生,“听完这堂音乐思政课让我很受启发,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始末、历史背景,了解歌曲背后那群充满爱国热情的年轻人,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力量!”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的高子辰感慨道。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徐汇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载体,田汉雕像、聂耳音乐广场、夏衍故居及《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串联成“国歌诞生之路”,成为青少年“触摸”历史的实践课堂。

本次活动通过“音乐+思政”的形式,将“剧场+学校+社区”打造为多维度的教育空间,为青少年讲好音乐故事、中国发展故事,挖掘音乐背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提供丰富的机会。据悉,徐汇区将持续探索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推动家校社协同打造“可亲、可敬、可信、可爱”的育人大课堂,引导学生在感知美、传递美的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成长为向善、至善、共善的时代新人。

记者:姚丽敏

照片由区教育局提供

编辑:陈海笑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