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被红色浸润的光荣之城,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持续擦亮上海“红色文化”品牌,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5月至7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4月29日,活动在黄浦区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中央”广场商场启动。
发布七大板块 150余项市级重点项目和精品活动
今年红色文化季为期3个月,全市各区、有关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参与,精心策划推出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涵盖研究出版、展览展陈、文艺影视、社会宣教、思政研学、旅游文创、媒体传播七大板块。启动仪式上,发布了78项市级重点项目和77项全市精品活动菜单。
研究出版板块,依托一批研究机构,发布一批研究成果,推出一批红色主题出版物。举办一批高质量学术研讨会。展览展陈板块,围绕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五卅运动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推出一批主题展览。文艺影视板块,推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红色作品创作,开展“光荣之城”红色舞台作品展演,举办内容丰富的文艺党课活动。社会宣教板块,打造一批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品牌,推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走深走实。思政研学板块,聚焦青少年群体,持续丰富红色文化内容供给,持续推动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沪上青少年的新风尚。旅游文创板块,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加大红色文创开发推介。媒体传播板块,拓展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推出更多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的融媒体产品。
持续拓展传播场景 让红色文化融入商圈、走进市民生活
南京路123号(原中央商场),曾是中共上海市委联络机关旧址,列为上海首批红色资源。作为本次活动的特色环节,“光荣之城”红色文化主题市集在紧邻的“外滩·中央”广场举行,19个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市民提供红色文化探索问答、手工制作、文创体验、研学互动等形式丰富的“一站式”红色文化体验,如中共一大纪念馆“数字一大·初心之旅”VR体验,钱学森图书馆“归乡号”时空棋局里体会人民科学家越洋归国之旅,上海大剧院文创展品中感受舞台上“中国红”,在中福会少年宫领略“红色声浪”少年红色文化传播,在上海公安博物馆装备互动中体会“警”彩纷呈、守“沪”平安的初心传承。
雷锋亭变装“红色文化主题服务站”。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雷锋亭披上红色文化季主题视觉装扮,化身“红色文化服务站”。市民游客可在服务亭“一站式”了解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动态资讯,参与“红色印记”上海城市红色寻访活动。今年的红色寻访活动推出“一区一品”16区特色寻访路线,串联全市超过40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通过寻访手册、单页收集、红途“快闪”等新颖活动,为市民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留下属于自己的红色印记。
打造文创快闪、主题橱窗、3D视频等多元展示和体验场景。南京东路百联ZX创趣场一楼首现国防主题快闪店,推出原创国防主题卡牌、玩偶等,市民游客可通过参与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学习国防知识、赢取文创产品。百年老字号王開照相馆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浓缩为橱窗艺术展,生动再现李白烈士的英雄故事。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IP形象“红小兔”,将以3D视频形象,登上南京路步行街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第一医药商厦、“外滩·中央”广场等商圈大屏,在与市民游客的“隔空”互动中,了解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
红色主题展演 传递红色文化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启动仪式上,“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宣讲团宣告成立,11名宣讲团代表接受证书和赠旗。他们中有红色场馆讲解员、教师学生、行业一线工作者等。宣讲团将广泛凝聚宣讲力量、大力弘扬建党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主题展演环节,情景剧、音乐剧、快板、朗诵、TED演讲、歌舞等,生动展示了近年来全市各区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方面的探索实践。
说、唱融合节目《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红色露天博物馆“馆员”赵松涛以及他的青少年伙伴们,通过节奏明快的旋律,将黄浦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旧址遗址故事浓缩于歌曲唱词之中,展现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厚重的历史魅力与时代活力。
《晒晒我的“红色传家宝”》故事讲述中,普陀区沪西革命史陈列馆馆长动情讲述隐蔽战线英雄警委烈士钱凤歧的故事。现场,钱凤歧烈士的孙子——普陀区白丽路派出所民警钱友继,带着他的红色传家宝——钱凤歧烈士生前革命斗争用过的木箱子,与观众分享红色家风的传承力量。
原创情景剧《画笔下的红色传承》聚焦松江区烈士陵园大学生志愿者探访烈士后人,为烈士画像的故事。通过两代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述了蔡财根烈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彰显了年轻一代以画笔为烈士画像的方式,致敬先烈、缅怀英雄的真挚情感。
短视频博主“行者小墨墨”王墨缘,通过一场“现场直播”的TED演讲《解码上海:走读光荣之城》,展示了新媒体时代他用镜头记录城市记忆,以短视频和直播形式“阅读”历史建筑和红色地标的思考:“真正的流量密码,是我们共同的热爱”。
沪语童声与厚重历史的交融尤为动人。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师生与童谣唱作人王渊超合作的《虹色薪火映新光》,以原创朗诵和沪语歌曲,展现了这些年来上海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成果,让红色文化在童声稚语中生动传播。
情景剧《雕琢岁月 红迹长存》通过静安建筑装饰公司两代工匠接力传承,修缮红色旧址的故事,致敬“城市红色记忆的守护者”。十二道工序修复的清水墙、手工雕刻的精美砖雕,他们用匠心和巧手、用坚持和坚守,让百年石库门恢复百年前的“青春”模样。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当熟悉的国歌旋律响起,每个人心中都会跳动起一串红色的音符。由杨浦区文旅局、国歌展示馆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创排的音乐情景话剧《励国之歌》,以《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为线索,用交响乐现场伴奏重现聂耳、田汉等艺术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再现那个时代“英雄儿女”的故事。
红色是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鲜亮底色,这个初夏,邀您一起共赴这场红色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