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领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光荣且重要的任务。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开展有组织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让少先队成为新时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4月28日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城市进行时》“奋斗者·正青春”系列专题访谈节目嘉宾:大理市湾桥镇上阳溪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河飞,和您一起关注:多元路径绘就少先队育人新图景。
张河飞
大理市湾桥镇上阳溪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学科融合,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上阳溪完小巧妙地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爱国理念深入讲解;语文课堂中,通过分析爱国诗词、课文,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感受先辈的爱国情怀;数学课介绍古代数学成就,科学课讲述四大发明,音乐课教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美术课上学生用画笔描绘祖国山河。
此外,学校组织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活动。“党的故事我来讲”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分享爱国英雄事迹;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抒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制作手抄报、利用宣传栏宣传国防知识。学校还积极参与国防知识竞赛,在国庆节等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校内外联动,丰富实践体验
校内:完善组织,多彩活动
学校完善少先队组织架构,定期召开少代会,开展大队委竞选,增强队员民主意识。少先队活动课纳入课程体系,内容涵盖队史、爱国、礼仪等教育。“学习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等六一主题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校外:研学实践,拓展视野
学校开发红色研学线路,清明节组织“清明祭先烈”活动,参观周保中纪念馆;将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作为感恩教育基地,古生村和洱海生态廊道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研学中,队员们传唱红色歌曲,传承红色基因。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多种主题的研学活动,如走进蝴蝶泉、天龙八部影视城、踏春访沱等,让队员们在自然与文化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家校协同,共育全面人才
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上阳溪完小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微信等平台与家长即时沟通。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家校联系。
在育人方面,学校注重德育,家长培养孩子良好家庭价值观。在智育上,带学生亲近自然;体育方面,鼓励参与体育活动;美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审美;劳动教育安排家务与社会实践,还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管护。同时,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法治护航,增强法治观念
为营造平安校园,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学校开展了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道德与法治课是主渠道,同时融入其他课程。聘请法治副校长,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组织知识竞赛、法律故事会等活动,利用电子屏幕、手抄报营造法治氛围。通过班会、升旗仪式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宪法知识。学校还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共同促进学生法治教育。
志愿服务,传递奉献精神
学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向村民宣传禁毒防艾、洱海保护等知识;学雷锋日,学生清扫村道;教师志愿者守护校门口安全;节日期间,党员志愿者慰问退休教师;寒暑假,教师志愿者家访,为特殊学生提供辅导。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教师成长,提升育人能力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规范,建立师德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优化教学。提供多样化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升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培养教师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上阳溪完小在少先队育人方面的探索,为孩子们打造了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希望更多学校借鉴这些经验,让每一位少年儿童都能在优质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城市进行时
《城市进行时》节目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0:00(首播)
21:00——22:00(重播)
关注方式:
1、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
2、手机下载“云听”“蜻蜓FM收音机”“喜马拉雅”等APP可同步收听或回听;
3、数字电视用户,选择“广播”界面,选定“苍洱调频”即可收听。
我们的部分配图、文字等来自网络,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编辑:郭晋恺 陈琳玲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