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董彦军)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对中国农耕智慧和农耕文化的认识,实现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4月28日,西安市灞桥区东李小学开展了春季研学活动。
结合传统农业的特点,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二十四节气种植智慧;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倾听传统农业的智慧案例如精耕细作、生态技术、种子保护等知识;农俗谚语有奖问答互动环节更是点燃了现场气氛。
通过 DIY手工彩绘,同学们将美好与祝福绘制在风筝上,传递祝福放飞心愿。
花馍(又称“面花”)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面食艺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民间节庆和礼仪活动。通过手工捏制花馍,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了解传统农具
传统手工工具体积较小、操作灵活,生动反映农耕文化的细节。
倾听讲解,同学们懂得了传统农具不仅是生产工具,更是中华农业文明的DNA。
学习传统智慧农业——稻鱼共生
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中,同学们参观了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稻鱼共生。
浅水捉鱼摸虾
“小渔民”满脸喜悦,体验自然乐趣,感受自然的馈赠。
反曲弓教学体验
阳光下的靶场,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相学习体验射击技能。
从露地种植到大棚种植,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倾听着工作人员讲解,同学们不由发出啧啧称赞。
趣味挑战旱地龙舟——“毛毛虫”竞赛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闭营仪式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孩子们分享着研学心得,基地为每位孩子颁发“研学小达人”证书。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更点燃了他们对农业科学的热情。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展各类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