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招聘会现场的采访视频登上了热搜:在杭州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现场,一位浙大应届毕业生用平静的语气道出她的求职期望:"年薪15万,双休。"
本以为是再正常不过的诉求,可当网友们得知了她的专业后,才明白为何HR当场沉默,甚至纷纷嘲讽女同学的“天真”,浙江女学霸这段“天真发言”的走红后,不少网友才明白,原来名校生身上若有这“两个特质”,那他们的就业,注定比普本生更难!
按照我们的刻板印象,找工作是企业挑选毕业生,因此学校的名气越大,被选中的概率也就越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找工作是一次相互的选择,即便企业再青睐名校光环,也得选择能接受待遇水准的毕业生,而浙大女同学身上的这两个特质,毫无疑问成了她求职路上的拦路虎!
名校生身上若有这“两个特质”,他们的就业,注定比普本生更难!
这位浙大女生学的是新闻学专业,根据去年的数据统计,该行业平均招聘薪资仅为8000元/月,比五年前下降了近15%,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浙大女生提出的年薪15万反而不切实际,这也是名校光环带给她的第一个特质——对自己预期过高。
而第二个特质,则是对行业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一个学了四年新闻学的人,究竟是完全没实习过,还是她参与的实践项目脱离现实社会呢?否则她也不会幻想着自己能找到双休的工作!
新闻行业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双休"成为一种奢侈,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是基本现状评。评论区有过来人表示:"自己在这个领域从业十年,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休,新闻随时发生,记者随时待命,这是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则。年轻人如果无法接受这一点,就只能考虑换个行业发展了。"
可见名校光环也未必都是好事,招聘会上这位女同学的表现恰恰是不少名校毕业生的缩影,当名校毕业生的身上同时存在对:自己预期过高以及对行业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这两个特质时,就注定了他们比普本学生更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场认知,才能帮助毕业生顺利求职
根据去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全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反而低于普通高校,看似矛盾的现象,却隐含着内在合理的逻辑。
举个例子各位读者就能明白了:一个是浙大的新闻学女学霸,要求15万年薪且必须有双休;另一个是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没有薪资要求且愿意加班,如果你是HR,你会选择哪一个?
谁都知道浙大比普通好太多,可问题是,当企业无法满足名校毕业生对待遇的高期待时,即便再喜欢浙大的光环,也只能选择院校水平更低的毕业生,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小庙容不下大仙!
可见在就业这条赛道上,学历的光鲜能带来优势,可若是因此带来错误的理解和认知,高学历也能成为就业当中的拦路虎,浙大女同学身上的遭遇也给广大应届毕业生们提了个醒:
进入就业市场后,一定要尽快摆脱学生思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方面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不要对待遇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避免错过校招,更难就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