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崇明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司法工作为牵引,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积极推进工作理念、机制、举措等方面的创新,为开创崇明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评选出10个年度创新工作案例,具体如下:
在中华鲟梦园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入选最高院示范基地
01
代表点评
施洋
区人大代表,陈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区法院和市三中院、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在中华鲟梦园设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和巡回审判点。通过创新实践,实现了科研与司法跨界联动,畅通生态司法的跨级协同,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有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丰富世界级生态岛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
培育廌去文化品牌并率先获得商标注册
02
代表点评
马艳红
区人大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副校长
廌去文化品牌融古通今,引导法院干警“立公平正义之志,培崇法笃行之趣”,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精神的具体实践。2024年,区法院成功申请注册“廌去”品牌商标,成为全市法院首例。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文化建设成果的创新性保护,也有效提升了法院文化品牌的辨识度和法院文化的影响力。
成功创建全区首个“上海市示范数字档案室”
03
委员点评
吕厚艳
区政协委员,民盟区委委员,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区法院成功创建全区首个“上海市示范数字档案室”,是积极融入数字建设、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区法院在完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档案资源、保障体系和服务绩效方面不断发力,积极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便民化建设,有力助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设立“瀛在无讼”多元解纷中心
04
代表点评
李峰
区人大代表,上海清澄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
区法院设立“瀛在无讼”多元解纷中心,是进一步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务实之举。通过引入社会调解资源,丰富了民商事纠纷的争议解决途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营商主体对专业、高效、便捷解纷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有助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推进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工作
05
委员点评
周柳柳
区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区法院与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联合签署《崇明区推进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的工作意见(试行)》,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便捷高效的卷宗移送、案件流转、涉案财物管理等政法协同平台,旨在实现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刑事诉讼各流程的“一站式”简案快办协作,进一步优化轻微刑事案件的协调配合,打造轻微刑事案件办案新模式。
创新法治副校长工作形式,探索开展“法治黑板报”活动
06
代表点评
金缨
市人大代表,上海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
区法院建立的这支“院领导牵头、庭室领导主力、业务骨干参与”的法治副校长队伍,面向全区中小学从提供“菜单式”普法课程,到联合学校举办模拟法庭、辩论赛等用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活动。此次区法院创新开展“法治黑板报”评选活动,用黑板报这一传统载体将宪法精神、法治理念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实践成果,寓教于乐、以赛促学,引导同学们发挥创意、展示才华,同时也让同学们在黑板报上书画法律知识的创作全过程,实现了一次法治文化的浸润,提升了法治素养。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法治熏陶课。
开展“法治护航 益企瀛商”法治进园区系列活动
07
代表点评
孙建明
区人大代表,上海横泰经济发展实业公司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
区法院全面梳理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依托驻园区法官工作室,搭建起企业身边的司法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上门调解、普法宣讲等,召开司法服务保障园区企业恳谈会,不断拓展法治进园区形式,持续提升司法服务园区发展效能,用优质司法服务保障园区企业健康发展。
出台执行工作减量增效方案推动解决执行难
08
代表点评
陆琍红
区人大代表,竖新镇平安办主任,竖新镇前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区法院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紧盯“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针对执行案件源头治理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立审执兼顾和内外协调联动,明确实施执前督促、优化执行接待、被执风险告知等机制举措,深入推进执行案件减量增效,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审结涉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
09
委员点评
施婷婷
区政协委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科员
“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精准聚焦知识产权纠纷化解难题,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源头预防的成功范例,有利于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实现争议高效实质化解,从源头上避免矛盾激化。有效整合了知识产权保护行政与司法资源,促进跨部门协调联动提质增效,为护航区域创新发展构建全链条保护格局。
构建以巡回普法、直播普法、方言普法等为内容的多维度、沉浸式普法机制
10
委员点评
朱翃
区政协委员,新华社新华网上海分公司采编负责人
近年来,区法院通过围坐话法、方言普法、联合普法等鲜活生动的方式,将专业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让群众在“沉浸式”的参与中真切感受司法力量与温度,使法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让法治精神以更富时代感、更具亲和力的方式浸润人心。
来 源 | 审监庭
责任编辑 | 何瑞鹏 陈雨丝
编 辑 | 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