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的志愿军战士共有50位 ,其中46位是立特等功的一级英雄,4位是立两次一等功的一级英雄。这些英烈中,有47位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

1953年6月8日,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中朝联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终于在战俘问题上达成协议,为这个争论不休的难题画上了句号。6月15日,双方重新校定军事分界线,约定停战后各后退5公里,不得增派一兵一卒,也不得增添任何武器装备,实行全面停战。这场历经32个月浴血厮杀的战争,数百万将士翘首以盼的停战时刻终于来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一人从心底抗拒停战,坚决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此人便是李承晚。李承晚本是美国扶持的傀儡,其政权的合法性一直受到中朝方面的质疑。在朝鲜战争这几年间,他借助美军的大量军援以及人员技术培训得以壮大,甚至口出狂言,宣称即便美国停止作战,他也要独自与志愿军对抗到底。不仅如此,他公然下令打开4座战俘营,以就地释放战俘为名,将2.7万中朝联军战俘,其中包括50名志愿军战俘强行编入其伪军部队。



李承晚这一行为,无疑是公然挑衅。志愿军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彻底打垮他,让他明白利害。朝鲜战争末期的志愿军,已今非昔比,用“财大气粗”形容毫不为过。此时的志愿军已装备一万门火炮、400多辆坦克,其中还包括威力巨大的“火炮之王”卡秋莎。士兵们配备清一色的冲锋枪,入朝初期仅有1000多辆军用皮卡,而此时运输车辆已达6万多辆。战士们的饮食也大为改善,油条、豆浆、猪肉罐头已不再稀罕。

为了让李承晚认清现实,志愿军主动策划了金城战役,调集1400门大口径重炮,同时征用2000余辆军用卡车负责弹药运输。当时,驻守金城的韩国军队有三个主力师,志愿军在兵力和火力上与韩军形成了1.8比1的绝对优势。韩军正面防线中,最为剽悍的当属首都王牌第一师,其麾下的第一师第一团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因其团旗绣有白虎图案,俗称 “白虎团”。“白虎团” 堪称韩军中的急先锋,是第一支杀到平壤的部队,也是最早抵达鸭绿江岸的韩国军队。在长津湖战役美军大撤退时,它还负责最后断后撤离。要教训李承晚,就必须先拿下“白虎团”。

志愿军203师决定由607团侦察排组建化袭班,由优秀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队。他们的任务是化装成南朝鲜军队,直捣首都第一师第一团,配合金城战役,摧毁其指挥中枢,并寻找机会捣毁敌人的炮兵阵地。杨育才带领战友们花费10天时间,深入学习、模仿南朝鲜军的生活细节、战术动作、着装特点以及武器装备等情况。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他们找来20多名南朝鲜军俘虏,让其挑毛病、找差错,哪怕是鞋带的系法、匕首的悬挂位置等细微之处,都反复调整改进。



1953年7月14日晚9点,金城以南夜色深沉。杨育才带领13名侦察兵出发,他自己扮作美军顾问,其他战友扮成南朝鲜军,队伍里还有两名朝鲜族战士。他们趁着夜色,迅速向敌人纵深穿插。途中,一名战士不慎踩到地雷,杨育才果断命令大家保持静止,自己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拨开战士脚下的黄土。万幸的是,这是一枚反坦克地雷,需承重180千克才能爆炸,众人虚惊一场。

经过艰难跋涉,他们终于进入敌占区。南韩军队由于编制混乱、调动频繁,部队之间主要依靠口令进行辨识。而杨育才等人并没有口令,正当他准备抓个“舌头”获取口令时,队伍末尾突然多了一个人,低着头跟着队伍走。杨育才悄悄移到队伍后面,迅速将其缴械。经询问得知,此人是一名韩国逃兵,被金城战役的总攻炮火吓傻了,慌不择路看到自家队伍就跟了上来。听到杨育才说中文,他顿时懵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杨育才来不及对他进行思想教育,直接逼问:“把你们今晚的口令告诉我,免受皮肉之苦。”

最终,杨育才成功拿到口令,同时还得知了白虎团指挥部的位置。处理完这个韩国逃兵后,侦察小队继续前进。途中,他们恰好碰到一队巡逻兵,凭借刚获取的口令,顺利通过了几道关卡。最后,在经过一个峡谷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美军115毫米榴弹炮兵群,炮兵群正在发射炮弹。许多战士见状斗志昂扬,纷纷请战,要求端掉这个榴弹炮群。杨育才冷静地对战士们说:“咱们打掉这个炮兵群,最多能消灭6门火炮。但我们前方就是白虎团的指挥部,摧毁其指挥中枢,意义更为重大。”战士们听后,深以为然。



小分队于是直奔白虎团指挥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首都第一师第一团的指挥中心。双方兵力悬殊,他们没有喊“缴枪不杀”,而是直接发起攻击。战士们手持美式装备,先是每人甩出6颗手雷,随后用卡宾枪精准点射外围警卫,同时一组人马迅速杀进团部。这13名战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

仅仅10分钟,白虎团团部就被彻底捣毁,通讯联络系统完全瘫痪。战士们成功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团旗,当场击毙白虎团团长崔喜寅。这场战斗,13人的志愿军小分队歼敌223人,其中军官达70多人,而小分队无一伤亡。

凭借这一辉煌战绩,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缴获的白虎团团旗,至今仍陈列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大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