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姨,这次土鸡蛋订单能增收2000元!”“王叔,你们的机井手续办好了,马上就能开工!”“张书记,今年我们羊肚菌长势这么好,看来又是个大丰收!”……在内蒙古乌审旗的包联驻村图谱上,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乌审旗将深化主题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深入61个嘎查村、18个社区帮助每户村民详细算好家庭收入、民生投入、集体经济三本老百姓的“炕头账”,不断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暖心账本写满为民情怀

清晨8点多,神水台村笼罩在薄雾中,一辆沾满泥浆的白色越野车碾过碎石路,惊起林间飞鸟。“崔姨,神水台土鸡分割车间快要投产了,咱们的产品就能更丰富,卖到更多地方了!”正在鸡舍忙碌的崔换艳闻声抬头,身着红马甲的驻村工作队长萨日赖已走进棚舍。

翻开驻村干部的民情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崔换艳家的情况:土鸡存栏量、鸡蛋日产量、用药需求……

“驻村干部比我家闺女还上心哩!去年光她们帮着我们卖的就顶往年全年收入。”崔换艳高兴地说。

一年来,乌审旗通过举办12场专场助农活动、开展90余场直播、签订232个企地合力供销订单,销售农畜产品3.1亿元,惠及农牧民1.5万余户;全旗84名驻村干部和594名嘎查村(社区)“两委”干部组成的算好“炕头账”队伍,带着政策汇编、民情台账走村入户。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2135户农牧民,召开座谈会197次,152件“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118条意见建议纳入民生清单。

政策账本破解发展瓶颈

葫芦素村的田埂上,驻村第一书记谷青松正对照卫星地图与村民王波的种植区,详细记录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共同探讨下一步发展。“谷书记,新打的水井真解渴!浇地随时开闸,再不用半夜排队等水了。”王波指着延伸的滴灌带感慨,往年此时,这片地还因地处偏远、水电短缺只能“错峰浇灌”。

聚焦产业发展堵点,乌审旗凝聚各包联单位、帮扶企业、驻村工作队力量,大力协助嘎查村建设实施民生项目,修建道路1001公里、安装变压器788台、农网改造724.6公里、新建棚圈773个、打机井289眼、实施土地整合3.6665万亩、发放暖心煤2.5655万吨、灌木林平茬17.2980万亩、建设信号塔91座、户改厕553户、危房改造65户、宽带入户120户,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明白账本算清振兴路径

走进呼吉尔特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宛如一把把精致的小伞,错落有致地绽放在湿润的田垄上,长势十分喜人。驻村第一书记王宏正和党支部书记张拴成测算今年收益,“今年菌种成活率提升到了92%,每棚纯利能增加8000元。”

这个曾经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旗委组织部包联帮扶和党支部强有力引领带动,建成西北地区首个羊肚菌种源基地,自主研发的“毛乌素沙地羊肚菌”亩产提升40%。如今,标准化种植大棚从5座发展到127座,带动周边23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

随着“地企合力”“直播助农”等创新举措持续深化,绿色乌审正向着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目标稳步迈进。2024年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突破6567万元,村均107.7万元,持续领跑鄂尔多斯市、挺进内蒙古自治区前列。(白琛龙、刘旭)

来源:乌审旗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