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病理格式的数字化病理科设计

第一完成人:笪倩

第二完成人:王朝夫、朱立峰

第三完成人:柏志安、邓仕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病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临床应用的前沿。然而,病理图像的采集、存储、传输以及分析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仍然是数字病理应用推广的瓶颈。为了提高病理图像的共享性、降低成本,并确保诊断准确性,近年来,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的领导下,很多专家已经开始针对这些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突破。

01.

核心问题:数字病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

想象一下,假如不同医院和病理设备之间的数据格式如同不同地方的方言,沟通起来不流畅,甚至相互无法理解。这使得病理诊断过程中的数据交流变得繁琐,甚至影响诊断结果。数字化病理通过标准化数据格式,使得不同医院、地区,乃至不同设备之间能够顺畅地交流病理数据,就像是共享了“语言”,让所有参与诊断的医生都能听懂同一种“语言”。


瑞金医院病理科数字化智慧病理平台

02.

新技术带来的优势

① 打破格式壁垒,数据流通更顺畅

新型数字病理格式的突破点就在于它尽可能规范了不同病理设备的数据格式,消除了因格式不统一带来的种种问题。想象一下,当一个患者的病理图像需要从一个医院调取到另一个医院时,以往由于格式不同,往往会导致数据转换的麻烦,甚至影响诊断。现在,借助数字化病理,我们可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甚至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病理诊断变得像传递信息一样便捷。

② 让AI算法工作更加高效

人工智能(AI)是现代医学的强力助手,但它对病理图像的要求极高,数据格式的一致性让AI算法能够高效运行,避免了不同格式图像导致算法判断失误的现象。这个技术的实现,使得AI能够通过学习更多准确的病理数据,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辅助判断。

③ 提高存储效率,节省成本

随着医学影像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病理图像的存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新的数字化病理技术通过优化图像压缩技术,不仅提高了存储效率,还能大大降低数据存储的成本。想象一下,过去堆积如山的病理图像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而如今通过高效的压缩技术,数据的存储变得更加经济实惠。

03.

技术亮点是什么?

数字化病理技术的成功不仅仅是在“规范格式”这一点上。它还通过几个关键技术难点,确保了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

① 标准化数据采集,确保高效互通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保障不同医疗机构和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比起过去因设备差异导致数据无法互通的困境,现在医院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做分析与研究。

② 二次压缩技术,节省存储空间

通过二次压缩技术,我们可以将原本占用大量空间的图像压缩成更小的文件,而不影响图像质量。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存储问题,也为医院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③ 推动数字教学,跨学科协作

数字化病理切片的出现,不仅让病理医生的工作更加高效,也使得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医生能够共享病理数据。想象一下,一位心脏科医生可以通过数字化病理图像了解与心脏相关的肿瘤病例,与肿瘤科医生的跨学科合作更加紧密,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多学科协作。

瑞金医院病理科是卫生部病理生理学重点学科,科室科研平台技术力量雄厚,通过端到端的信息化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数字化智慧病理平台,实现医院临床-病理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调阅;孵化兼容人工智能技术、在线交互能力的智慧化阅片平台;建设基于病理数据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扩大泛化性。病理科目前使用符合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建立亚专科数字病理数据库,开展多病种AI病理相关科研工作。

(向上滑动查看)


编辑:张子晴

欢迎转发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