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食管有肿瘤时会引起吞咽困难从而影响进食,只要能吃能喝,就不想去医院。有的患者当时还以为是感冒或其他原因,坚持几天就好了;有的患者开始没有征兆、吃饭不受影响,一旦出现症状就已经不是早期癌了......

食管癌的警示症状

越早识别,治愈机会越大

早期食管癌的表现

●吞咽哽噎感:进食时感觉食物通过缓慢或有短暂停滞,出现哽噎感觉,尤其是吃干硬食物如烙饼、馒头、红薯时明显,食管内好像有气体阻挡一样,常被误认为“咽炎”或“吃饭太快”。不经治疗可自行消失,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出现,频率逐渐增加,程度日渐加重。


●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进食时胸骨后闷胀不适、隐痛、刺痛,多在下咽食物时出现,可能与肿瘤刺激及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痉挛有关。病变在食管中上段时,疼痛在胸骨后,病变在下段时,疼痛在剑突下或上腹部,易与胃炎混淆。开始症状轻微、发作时间短,之后反复出现和加重。部分患者误以为是“胃食管反流”或“心脏病”,但症状与进食关联性强。

●食管内异物感:吞咽时胸骨后(食管走行区域)有异物贴附感,吐不出、咽不下的感觉,空咽时也可能出现。

●咽喉干燥与紧缩感:有部分患者出现咽部或颈部发干发紧,吞咽不利,有时伴有咽部轻微疼痛。

中晚期食管癌的表现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的最典型症状,也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但却已经是中晚期表现。开始在进食固体食物(如馒头、米饭)时明显困难,需细嚼慢咽或用水送服,随后逐渐发展至吞咽软食(如面条、稀饭)困难,晚期能进流质(如牛奶、米汤),甚至饮水困难,严重时唾液都无法下咽,滴水不入,需频繁吐黏液。也有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不是吞咽困难,或者晚期时吞咽困难也不很严重,与食管癌的类型有关,缩窄型较重,溃疡型较轻。

●疼痛:前胸或后背的持续疼痛是晚期食管癌常见症状,不同于早期的咽下疼痛,程度较重,呈持续性钝痛、灼烧感,常与病变部位一致,进食时加重,受食物稀稠影响,吃固体食物疼痛出现较重较快。肿瘤侵犯贲门或胃时,出现类似胃痛的症状。

●反流与呕吐:因食管梗阻,食物无法进入胃部出现反流,进食后不久即呕吐未消化食物(无酸味,区别于胃食管反流)。有的患者出现夜间反流呛咳,平卧时食管潴留物流入气管,导致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热、咳嗽、脓痰)。

另外,食管癌晚期还有转移症状(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骨痛、黄疸等)、全身消耗(恶病质、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的判断方法

是不是出现进食不畅、吞咽困难及疼痛就要怀疑食管癌呢?不一定,还要排除“梅核气”(常见于合并神经官能症的女性)、食管异物、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呢?要记住以下提示: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食管癌的预防方法

食管癌的预防关键在于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筛查。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病理学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需行内镜下活检。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等。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建议所有患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除需注意上述警示症状和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外,针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也可显著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包括避免进食过烫食物(如65℃以上的热饮)、避免暴饮暴食、快饮快食、减少腌制、熏烤、霉变、油炸食品摄入、戒烟限酒等。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通常较隐匿,容易被忽视,但及时发现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请牢记,食管癌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性越大,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及时排查及时治疗!/健康科普

作者:慢病中心 王宝华、王宁

审核:吴静

编辑:刘晓璐、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