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兵多将广,1955年评衔时走出了最多的开国将军。不过在开国元帅中,出身红四方面军的只有一位,便是徐向前。

徐向前被认为是红四方面军的第一号“灵魂人物”。他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指挥过10万红军,开辟出鄂豫皖、川陕两大根据地。

说起来,红四方面军还有一位帅才。他曾是鄂豫皖苏区领导人,也是徐向前的上级。他虽然大展拳脚的时间只有短短6个月,却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奠定基础,被认为是红四方面军的二号人物。而在1989年评出的33位军事家中,除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军事研究者给予他的评价非常高,甚至有人说他应该排在军事家的前五位,若不是他遭遇张国焘毒手,活到建国后可能竞争开国元帅。

他就是曾中生,曾任鄂豫皖特委书记、红四军政委,也是红军游击战、运动战的主要开创者。

评选军事家的标准,要在我军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毫无疑问,曾中生完全符合这三个条件。



曾中生出生于1900年,湖南资兴县人。他20岁参加革命运动,25岁考入黄埔四期。值得一提的是,和他一起考入黄埔的还有弟弟曾希圣。曾希圣也很了不起,长征时期任军委二局局长,负责情报工作,被誉为“红军的千里眼”。建国之后,曾希圣曾任安徽、山东两省省委第一书记。

曾中生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参加过北伐,担任过《民国日报》主笔。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曾中生被迫远走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曾中生不同于博古这样的留苏派,他斗争经验丰富,了解革命形势,对革命有着清醒的认知。留苏期间,他参加了党的“六大”,在会议上说:“我们不能盲目迫使工人参加暴动,应该在工人中组建五六人小组,教他们学习军事。”

1928年,曾中生从苏联回国,进入上海中央工作。他的地位非常高,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军事委员会常委。当时常委有三个人,分别是周总理、关向应和曾中生。

曾中生是1930年9月到鄂豫皖苏区的,他是中央特派员,一来便担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成为根据地的军政一把手。



曾中生初来乍到,鄂豫皖的形势不容乐观。当时鄂豫皖红军受错误路线影响,决定举兵拿下,逐渐远离根据地中心。曾中生赶到后,立马派人去追,可红1军已陷入敌人包围之中,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打响了。

危难关头,曾中生在七里坪主持会议,纠正错误路线,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侧面,突破敌人弱点。这次反“围剿”作战,曾中生与红1军军长许继慎紧密配合,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这时的徐向前是红军师长,对首长曾中生佩服不已,后来评价说:“中生同志很能干,军事上很在行,同时比较全面。”

1931年初,红4军成立,曾中生担任军政委。他搭档过两任军长,一个是许继慎,一个是徐向前。

同年进行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曾中生先后指挥磨脚楼战斗、新集战斗,率部出征平汉线,屡战屡胜。在曾中生的领导下,鄂豫皖苏区迅速壮大,红4军人数也发展到1.5万人。

众所周知,红四方面军就是在红4军的基础上成立的,曾中生有资历有战功,本该是方面军政委。遗憾的是,他的职务被陈昌浩取代,只当了黄安独立师的师长。



曾中山之所以被贬,是因为张国焘来了。此时的张国焘早已不是1919年领导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会主席,也不是1921年建党时的会议主持人,而是在苏联待了三年,深受苏联影响的政治局常委。张国焘虽然没有战功,可资历比曾中山还高,一上来便夺权了。

张国焘到鄂豫皖后,立马撤销特委机关,成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并担任分局书记。曾中生虽然是分局委员兼军委副主席,但一切都要听张国焘的,也对张国焘的心腹陈昌浩无可奈何。

对于这次人事变动,徐向前后来评价说:“对于张国焘,开始大家认为他是中央来的,又有留学经历,都很敬重他。可他一上来就给人扣帽子、打棍子,中生同志挨了他好几次批评.......”

张国焘与曾中生第一次冲突发生在1931年7月。当时曾中生率领红4军南下,在一个月内连克四城,歼敌7个团,俘敌5000余人。

红军打了胜仗,曾中生却遭到张国焘的指责,说他“违抗分局命令”,要求红4军北返。曾中生怒不可遏,回来头牵头召开鸡鸣河会议,反对张国焘的错误方针。可张国焘拿着“尚方宝剑”,能直接联系临时中央,很快曾中生就被撤职,红4军政委一职被陈昌浩接替。从此之后,曾中生这个二号人物就被迫靠边站了。



曾中生是鄂豫皖领导人中,少有的几个敢与张国焘正面交锋的人。张国焘在苏区搞肃反,曾中山很不满,公开说:“他尽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解决不易解决的次要问题。”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西进途中,曾中生的愤怒到达顶点,与旷继勋、张琴秋等人商量,要派人到中央告张国焘的状。徐向前回忆说,张琴秋与陈昌浩是同学,动员陈昌浩一起行动。可陈昌浩对张国焘死心塌地,转头报告给张国焘。

小河口会议上,曾中生与张国焘争锋相对,对他提出批评。张国焘表面上态度很好,劝曾中生安心工作,背地里却给曾中生记了一笔账。

红四方面军抵达川陕后,曾中生任军革委会参谋长,为川陕根据地的创建与壮大作出巨大贡献。立功之余他还立言,主持编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理论书籍。张国焘本人也很钦佩,说:“本书甚有价值,红军干部应人手一本。”



然而曾中生没能逃过悲惨的命运。1933年8月,在张国焘的授意下,曾中生被罗列多种罪名,被解除职务,关在川陕保卫局。

当时负责看管曾中生的是手枪队长陈明义,后来成为开国少将。他回忆说:“曾中生和别人不一样,他成天不是看书就是写字,还教我读书,是我的启蒙老师。”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曾中生是以犯人的身份随军行动的。五个月后,曾中生听说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川北会师,他激动不已,写信给中央,诉说自己的委屈。

可这封信落在张国焘的手上,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张国焘决定除掉曾中生。



1935年8月,张国焘与中央分离,单独率左路军行动,一场阴谋就此展开了。一个清晨,一名警卫排长给曾中生传话,说:“你不是要见中央吗?现在送你到毛尔盖去。”

曾中生欣喜若狂,以为能见到中央,见到仰慕已久的毛主席了。可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他被带到卓克基的一片冰冷森林里,他刚站定,后面就有人喊:“曾中生逃跑了!”

一阵枪声过后,曾中生倒在血泊之中,牺牲在了35岁的大好年华。一本该是将星甚至帅星的杰出将领,就这么提前陨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