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绪波动时常会影响到学习状态。厌学情绪在初一学生中并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开导和引导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呢?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许多孩子在步入初中后,突然被更高的学习要求和压力所困扰,面临陌生的科目、复杂的知识点,这些都可能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关心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与其用责备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厌学情绪,不如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们需要情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渴望被理解,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
有时,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源于缺乏兴趣。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希望被认可,另一方面又可能对未知的学科感到无助。尽量让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例如,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或者游戏来降低学习的枯燥感。通过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缓解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很多初一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尚未成熟,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策略。作为家长或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让孩子在学习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同时,鼓励他们设定小目标,逐步实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环境尤为重要。当孩子愿意与你分享他的感受时,倾听是最好的回应。避免打断他们的思路,给予充分的表达空间。常常,一个简单的“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逐渐打破内心的孤独感。
除了情感上的支持,适当的心理辅导也是帮助孩子克服厌学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了解厌学情绪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压力、无聊,还是对学习内容的不理解。这些反思有助于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重燃学习的热情。
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也是转变孩子厌学情绪的一个方法。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生活,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参与社团、体育活动、志愿服务等,孩子能够结识新朋友,增强团队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之后,自然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联想。
在处理厌学情绪时,耐心和持续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不能期待一蹴而就。定期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加愿意交流自己的烦恼,带动他们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教会孩子如何放松心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初中生活的压力可能让孩子感到窒息,因此,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听音乐、阅读、运动等,都是减轻压力的有效办法。适当的放松能够让他们更清晰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初一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并非易事,但通过情感支持、学习方法的引导、心理辅导和良好沟通,家长和教师能够一起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向快乐学习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导者。